浅论班级偶发事件的处理启东市祖杰小学姜红伟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学生身心特征的复杂性,教育目标、内容的多样性,教育过程中的生成性,都决定了班级工作不可能都完全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运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常为班级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偶发事件而烦恼。即使是已经形成集体的优秀班级,偶发事件也很难避免。所谓偶发事件,顾名思义,就是指班级学生中发生的事先没有估计到的、出人意外的、在预定计划之外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但如果把所有的偶发事件都看作“偶然”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也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偶然”之中往往隐含着“必然”的因素。比如对学生缺乏全面的了解,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欠佳,班级工作组织不严密等,都很容易提高偶发事件发生的频率。那么如何防微杜渐,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以及一旦出现偶发事件,如何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处理,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一、认识偶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偶发事件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一般性的偶发事件。如损坏公物、学生间的纠纷、在一些课上不遵守纪律又或是顶撞老师等等。二是特殊性的偶发事件。如伤害人身,但不严重,还没有触犯刑律;学生之间的殴斗;不思学业,迷恋社会上的一些游乐场所;离家出走;严重违反社会秩序和纪律等。偶发事件一般都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成因的不确定性。偶发事件的成因往往较为复杂,难以确定。有的是因为一些始料不及的因素,有的是发生在人际间的,又或是已有的、本已缓和的矛盾的突然激化。总之,引起偶发事件的原因是很难确定和预料的,班主任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二是出现的突然性。也许本来处在晴朗的教育天空下,突然就被置于阴云密布的矛盾漩涡之中;也许本来还处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融融气氛中,就突然变成剑拔弩张的师生对立的局面。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事件。三是后果的破坏性。一般来说,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都是在计划的指导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的,而偶发事件则会打乱原有的部署,使原本井井有条的教育活动无法按计划进行,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背道而驰。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或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或同学矛盾越发加深,或学生心理受到挫伤,或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受到破坏。正因为如此,班主任对待偶发事件,一定不可意气用事。四是该事件处理的紧迫性。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只要能进行充分的思考,处理在棘手的事情,都不会有多大难度。但偶发事件的处理,恰恰不会给你这两把“斩乱麻”的“快刀”。偶发事件一旦出现,如果不马上进行恰当的处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就难以为续,学生心理就难以沟通,师生关系就难以理顺。二、偶发事件处理的常见方法1、考虑解决办法时,班主任首先要使自己冷静下来,不要激动。因为激动的情绪会影响考虑问题的周密,易于使自己感情用事,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做法。情绪平定下来了,再考虑解决办法,会避免偏差,取得良好的效果,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任把这种平定情绪的做法称之为“冷处理”。“冷处理”的做法也适用于当事的学生。对有些偶发事件,有的当事者当时的情绪十分激动,甚至愤怒,对谁的讲话或教育都听不进去,只会抓住对自己有利或对方明显错误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而反复诉说,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因而认为发生问题的责任对方。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老师不要急于向当事者去追查责任,更不要急于下结论,对事情做出处理。如果这样做了,可能会激化矛盾。可采用放一放的“冷处理”做法。让当事者坐下来,冷静一下,或让当事者喝点水,让当事者情绪稳定一下,心境平静一些再谈话。2、迅速地、坚决地予以制止,不使其发展。偶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对突然发生的,且有继续扩大影响的偶发事件,班主任老师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地、坚决地予以制止,不让事态扩大。3、多方面了解情况,具体分析产生偶发事件的原因。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不要只听某一方面的诉说,这样会给了解真实情况带来片面性,从而导致亲一方、疏一方。一定要从多方面了解事件的原委,多方听取意见,这样才有可能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