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理辅导教师的人性观VIP免费

心理辅导教师的人性观_第1页
心理辅导教师的人性观_第2页
心理辅导教师的人性观_第3页
心理辅导教师的人性观一、尊重学生——主体性回归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构建学生比较完满的人格,恢复人性中原本是美好的东西,使之朝完美的方向发展,使个体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地发展,实现人的主体价值。这里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内化,这个过程应该是主动和自觉的过程,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应该是努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长,达到主体性回归。促进学生的自觉和内化的机制应该是尊重和理解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价值,尊重学生应作为教育精神渗透在教育的一切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甚至包括所有的教师对求询者和学生的尊重应该是无条件的,把他们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首先看到他们的一系列行为,特别是不能首先看到他们的一系列不正常行为,接纳求询者或心理异常学生的缺失。在辅导过程中,没有嘲讽和贬抑,应持非批评的态度,让他们和辅导老师共同探讨。所有的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具体地说,人具有生理潜能、认知潜能、情感潜能、人格潜能等,要相信这些潜能是有价值的,是可塑的,具有可教育性。“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客观地说,有些教师对某些异常学生就是不喜欢,因为教师也有情感的好恶,以及自己的标准,但是,即使我们不喜欢的学生也要尊重他们。因为,我们讨厌的是学生的行为,而教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看到行为主体背后的情感、需要和精神,帮助和引导他们自己改造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尊重,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接纳态度,从而产生快乐的体验,有安全感。学生在成人面前,特别是在教师面前,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社会差别,比如老师本身就是教育者的身份,而学生本身就是受教育者的身份,这种差别是社会赋予的,是由教育本身所决定的。由于这种差距感,使孩子产生敬畏感,时常表现出不知所措,事实上,在我们日常咨询辅导过程中,甚至在正常的教育过程中,学生见到教师普遍表现为胆怯、害怕等。如果我们能做到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尽可能消除这种差距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上的隔膜和压力,要努力用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与之感同身受。辅导过程首先达到这一步,使师生之间产生了交流、理解、转化、同化、顺应的心理机制,辅导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从教育精神来说,学生是教师工作中随机而遇的,这要求教师把热爱学生同热爱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必然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教师热爱学生是人类感情的升华,是一种宽广的、博大的、仁慈并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热爱和尊重学生,即要讲究科学,又要讲究艺术,不能为爱而生硬地去爱,这种热爱和关心应表现在对学生的健康、学习、生活以及困惑等方面的关心上,而不是肤浅的、狭隘的爱。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但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成功的教育总是动情的教育,理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只有老师尊重、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能有效地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情境”,甚至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都能感染学生。艾玛逊的名言:“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人作为高等动物,是社会的动物,具有自主意识。赫尔马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人,人需要与人交往,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对于心理求助者更是这样。在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切忌大道理,泛泛而谈,首先应该倾听其诉说,找出问题的症结,共同研究探讨,启发引导,调适其心理状态,让学生自己找准目标,自我调整、自我改塑。二、时代呼唤教育精神——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的神圣是因为教育具有精神的作用,教育的本质精神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一道彩虹,它存在于教育现象之中。教师是人文精神的化身,具有人格的力量,正因为具有这种精神力量,才能影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