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庐山会议看党内的民主生活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在江西庐山召开。这是一次在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会议,因为它有曲折离奇的会议召开过程、重大惊人的会议决定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一九八一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来,庐山会议更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其中,关于庐山会议期间党内民主生活的讨论是一个重要方面。1、庐山会议召开的背景庐山会议召开之前,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九五六年,三大改造完成宣布了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同时,“一五”计划也应运而生。此时的中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党在此时犯了“头脑过热”的毛病,高估了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口号、政策。“三面红旗”就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例子。就在这些政策、口号的背后,“左”倾错误在党内滋生并不断进展着,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左”倾指导思想不但在党的领导机关占了支配地位,而且蔓延到了全党的实际工作之中。短时间内,造成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等“五风”盛行。鉴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中暴露出来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纠正“左”倾错误,一九五九年党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史称“庐山会议”。2、党内民主之分析现在使用的“民主”一词起源古希腊,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最早使用“民主”这一概念,意即多数人的统治。《哲学大辞典》对“民主”的释义是:“指人民的权力,或指由人民直接地通过分区选出的代表来治理、统治,即多数人的统治”。引用上述解释,可以把党内民主理解为:指全体党员有权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也可以说,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人或主体,党内事第1页共4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务归根结底由党员当家作主。作为党内生活中党员共同决定重要事务的基本制度,党内民主包括下述6项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公开和讨论自由原则、平等原则、选举原则、监督和纪律原则。这6项基本原则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二、庐山会议对党内民主的破坏1、个人崇拜问题严重,破坏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毛泽东领导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伟大历史使命,建国以后,他又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使他在党内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被无限放大。在庐山会议期间,全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使权力高度集中在他一人身上,一个多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央全会,居然受到了他个人情绪的左右,导致会议出现了从纠“左”到反“右”的转向。在那个年代,人们甘愿服从毛泽东的权威,期望他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领导,这是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真切愿望。毛泽东一个人的意志导致了会议的重大转折,从而影响到了全党的思想路线。不幸的是,这一切后果都是破坏性的,对中国政治经济进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压制不同意见,破坏了保护少数的原则庐山会议上,作为国防部长和政治局委员的彭德怀写信给当时党的中央主席毛泽东,对党在工作中的失误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一九五八年以来全国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的批判,并找出了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些党内原因,这是完全符合党的组织原则的,是不应该受到迫害和打击的,但却被中央政治局当作“右”派分子,免去其国防部长和军委副主席的职务,仅保留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职务。我们常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也是我们在建设党内民主的时候强调保护少数原则的原因之一。当时,彭德怀等人就是这所谓的少数,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客观事实,却不被多数所接受和采纳,反被当做了反党集团。第2页共4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把阶级斗争引进党内,破坏了讨论自由的原则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针对一九五八年存在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不便在小组会上谈的想法,陈述了他对一九五八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原来这封信对当时整个国家的局势进展是有利的,它可以使党的高层在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