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倍受人们关注,作为教师应注重在各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相比较,音乐教学活动具有推动幼儿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是“老师教,学生学”这一单调、刻板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从而也压抑了幼儿的创新精神。电化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它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教学改革新途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对提高幼儿审美情趣、挖掘幼儿潜能、培养幼儿学习自主性等方面的体会。【关键词】:电教手段幼儿音乐教学【正文】:一、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1、情境导入,启动情感。“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幼儿的心录上,要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的确,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在教学的导入部分,如果我们呈现给幼儿一种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启动美好情境,提高审美情趣。如我在执教音乐活动《春天》时,我选择了情境式导入法,电视画面上呈现的是一派美好的景象:大地一片碧绿,五颜六色的花儿竟相开放,蝴蝶在花儿上起舞,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采蜜,并时而发出嗡嗡的声音,柳树姑娘在微风的轻拂下,摆动着碧绿的“长辫子”,小兔子在草地上快活地蹦来蹦去。这种生动、欢快的场景迅速感染了幼儿,他们一会儿学蝴蝶翩翩起舞,一会儿学蜜蜂嗡叫,一会儿学小兔子蹦蹦跳。不知不觉中,课的导入部分已经让幼儿掌握了本次活动中舞蹈的动作要领,并获得了春天美、自然美的情感体验。2、视听渲染,深化情感。音乐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声音运动的变化、组合,利用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等,将各种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表现,激起听者的共鸣,使音乐的情感和听者的情感合二为一。许多调查表明,音乐对人类健康,培养儿童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功效。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幼儿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将歌词相关内容的影片或录像带放给幼儿看,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上音乐欣赏课《国歌》的时候,先让幼儿整体听一遍音乐,让幼儿谈谈对这段乐曲的感受,幼儿说的都是一些很肤浅的认识。在这个时候我放了有关外国侵略者入侵我国,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奋勇杀敌的影片片断,孩子们看了影片后,感受颇深,他们不仅认识到敌人的残酷无情,也了解到胜利的来之不易,当再一次听《国歌》的音乐时,孩子们已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节拍,做着奋勇杀敌的动作。可见适时、恰当的电教手段的运用,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幼儿的爱国情感和为祖国作贡献的伟大思想,提高了审美情趣。二、运用电教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开发幼儿潜能。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它和音乐密不可分,在舞蹈教学中除开教幼儿粗浅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外,教师还应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大班幼儿创编舞蹈《小青蛙,呱呱呱》的活动中,我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先放青蛙呱呱叫的录音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知道小青蛙在叫,然后教师演示投影片让幼儿欣赏《青蛙图》,让幼儿看投影片了解青蛙的各种动态,在这时放音乐《小青蛙,呱呱呱》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幼儿边听歌曲边看着《青蛙图》,在教师的启发下编出青蛙蹦跳的不同动作、青蛙捉害虫的姿态及小青蛙可爱的样子。小朋友们想出的双脚跳,足以说明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很快就忘记了,看到了很快就记住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帮助幼儿学习,幼儿就很容易记住所学的知识。例如我在教幼儿演唱歌曲《睡醒了》,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先教幼儿念歌词,第二步教师范唱,第三步教幼儿唱歌。这种单调的“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