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输入策略[内容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运用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现行小学英语课堂中语言输入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同时以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为依据,说明有效输入的重要性,并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中有效语言输入的策略。[关键词]有效输入输出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与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此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要获得知识,就需要教师创造出大量的语言学习及练习机会,从而刺激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感知和体验,促使其主动地运用语言,在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所学语言。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输入存在的问题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存在着缺乏语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碰到生词有畏惧感,语言输出不丰富等问题,但又找不到有效的对策。其实,学生缺乏语感、语言应用能力差的原因就是因为英语语言输入量不够,达不到顺利进行语言输出所需的量。学生需要的“语言食粮”不够,是一个影响英语学习、制约英语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也成了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主要障碍。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输入低效的原因1、语言输入手段和形式受教学资源的限制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发展还处在发展中阶段,大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还很薄弱,甚至出现教师人手不够的问题。以我所在的镇区学校为例,全镇17间小学,平均每间学校就有3至5位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英语教学任务。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这样的课堂往往都是参照考试的内容来设计,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英语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先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2.语言输入的途径受语言环境的限制由于缺乏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国的小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有可能更多地接触英语,实践英语。语言的输入“量”及“度”因这种状况造成了严重的缺失。3.语言输入分散,缺乏整体性把握长期以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语言输入的整体性把握不够,通常用一些零散的输入进行教学。尤其是在英语单词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将单词一个一个的分开来讲,这种由于没有很强的联系的输入,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三、有效语言输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语言的大量输入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如观看英语电影,听英文歌曲、歌谣等,都是让学生感知英语的有效方法。而要让学生在学习外语以后有一定的输出量,则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语言输入如果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就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或交际,就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英语水平下降。四、语言输入理论依据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认为(高翔,2005),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通过习得途径而获得的,而第二语言系的则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自然而然地系的语言。Krashen强调“语言输入”的特点是:一是可理解性,这是语言学习的必备条件。二是趣味性和相关性。三是非语法程序安排。语言习得的内容不必按照语法程序安排,而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是足够的输入量。五、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策略Krashen的理论足以说明,语言输入策略实施得当,将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外语学习,促进学生对外语的理解和吸收,从而为语言的输出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用简笔画辅助语言输入简笔画教学符合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原则,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从而达到加深学生印象、深化学生理解和记忆的作用。通过简笔画,教师可以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组织具有实际内容的语言交际活动。我以同年级的两个不同班进行实验采取简笔画与非简笔画的语言输入方式进行教学,结果发现利用简笔画辅助语言输入的班级,学生在说和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非简笔画实验班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要比另一个班低,思维也拓展不开。以下是用简笔画来辅助语言输入的两个例子。(1)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