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单位“牛顿”是力学的基本单位之一B.在研究花样跳水的运动时可将运动员当作质点处理C.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伽俐略认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同类性质的力2.下列运动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B.物体的加速度零,速度始终不变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3.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A.4个或6个B.4个或5个C.3个或5个D.3个或4个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同一方向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同一位置,0~t1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在该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再减小B.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C.甲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物体的速度D.甲物体的路程大于乙物体的路程5.如图所示为三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其中A、B两物体是从不同地点出发,A、C是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t=4s时,A、B两物体相遇C.t=4s时,A、C两物体相遇D.t=2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近6.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实验时让质量为m的某同学从桌子上跳下,自由下落H后双脚触地,他顺势弯曲双腿,其重心又下降了h,计算机显示该同学受到地面支持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从0至t1时间内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B.在t1至t2时间内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C.t2时刻该同学加速度为零D.在t2到t3时间内该同学的加速度在逐渐减小7.如下图所示,不计一切摩擦,欲使质量为m的小球能静止在竖直墙壁与斜面之间,现对小球施加如下图A、B、C、D中的外力F,A图F平行斜面向上,B图F水平向左,C图F竖直向上,D图F垂直斜面向下,则能使小球静止且F有最小值的是1FAFBFCFD8.如图所示,B与竖直弹簧相连,A放在B的上面,用竖直向下的外力F作用在A上,整个系统在竖直方向上静止不动。A的质量为2kg,B的质量为3kg,外力F=10N,如突然撤去F,则撤去F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A.5m/s2B.15m/s2C.2m/s2D.09.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个物体,通过轻质弹簧相连,竖直放置于地面上静止不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现对上面的弹簧k1施加竖直向上的外力F,缓慢上提弹簧k1的上端点,直到下面的B物体恰好脱离地面,则弹簧的上端点在此过程中被上提的距离是:A.(m1+m2)g(k1+k2)/k1k2B.m1g(k1+k2)/k1k2C.m2g(k1+k2)/k1k2D.m1g/k1+m2g(k1+k2)/k1k210.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根据图中的数据可计算出A.物体的质量为2kgB.物体的质量为1kg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11.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倾角为θ,长方体木块A的质量为M,其PQ面上钉着一枚小钉子,质量为m的小球B通过一细线与小钉子相连接,细线与斜面垂直,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木块匀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零B.若木块匀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mgsinθC.若木块匀加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零D.若木块匀加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mgsinθ-μmgcosθ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正方体和质量为M的正方体放在两竖直墙和水平面间,处于静止状态.m和M的接触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若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m)gB.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m)gcosαC.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gtanαD.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gcotα13.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a)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