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选修班)复习讲义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10、12课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编写人:陆卫琴审核人:沈恒俊2012-2-13【考试说明】(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知识梳理】民主革命的任务:反侵略反封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新旧民主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第10课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中英《南京条约》1、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需要夺取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道光帝英国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在两国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逆差)地位。)2、战争过程:1840年6月,英国侵入广东,沿海北犯,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3、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贸易主权)——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破坏关税自主权)(反映列强侵略本质的条约内容:③④)4、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变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革命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半殖民地:部分而不是全部主权丧失半封建:既保留封建制度,又出现资本主义因素)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根本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为扩大侵略要修约但未成。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签定《天津条约》(英、法)(四种人、两条船、十口岸、赔款)第1页共5页三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选修班)复习讲义必修一主要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帝(1)1860年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天天陪酒)主要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2)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影响:中国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三、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制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补充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和性质(都是侵略战争)相同扩大:侵略国家:1——4个侵略时间:2——4年签订的条约、主权破坏程度:增多侵略的范围:东南沿海地区——整个沿海地区并且开始深入内地侵略影响:开始——加深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894——1895)1、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定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2、过程:丰岛海战(开始的标志)——平壤陆战(左宝贵)——黄海大战(邓世昌)——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清军惨败,签定《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列强侵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