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母亲,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我的母亲胡适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胡适25岁就当了北京大学教授,可算是少年得志。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认识作者: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是绩溪县中屯人。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huá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胡适的教育一、言传身教培养胡适的好脾气和自尊心。二、胡适早期的“代理启蒙教师”和“助教”,培养了胡适爱读书的好习惯。三、重教尊师,一切以教育孩子为重。四、育子有方,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育效果佳。一、教学目标:1、了解胡适其人其事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课时安排:二课时文绉绉(zhōuzhōu)穈(méi)先生绰(chuò)号庶(shù)祖母摹(mó)画轻薄(bó)眼翳(yì)经营调(diào)度侮(wǔ)辱庶(shù)祖母熟读生字我的母亲{童年生活深远影响记叙母亲(1-4)(5-12)(13)对“我”对家庭对自己(5-7)(8-11)(12)写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概括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概括):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5-7)(8-11)(12)一、如何对“我”进行管教;(5-7)二、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8-11)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12)课文写母亲的事情及体现的品格: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早学;(5)3、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7)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5、在除夕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8)6、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受了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9-11)气量大、性子好容忍、宽以待人仁慈、温和7、对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要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12)有刚气不受人格侮辱4、她用舌头乱舔我的眼病。(7)2、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6)请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研讨探究: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为什么文章前三段几乎没有写母亲?1、前三段写作者的童年生活,除读书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这为下文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2、本文选自《胡适自传》,是作者的自传,主要是叙述自己的经历的。写母亲是因为母亲对自己的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作者是把母亲当作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朗读最后一段,母亲对我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有哪些?★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容人、体谅人★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做人上能反省“吾身”(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既然全文重点是写“母亲是我的恩师”,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笔墨来写母亲与家人的相处?•教育有“言传”和“身教”两种,母亲是我的恩师,其言传主要体现在她对我的训导上,其身教则体现在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对我的影响,所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