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物理公式和单位VIP免费

物理公式和单位_第1页
物理公式和单位_第2页
物理公式和单位_第3页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常数及公式一、基本物理量:物理量名称速度质量密度力重力压强浮力符号vmρFGpF浮国际单位中文代号米/秒千克千克/米3牛顿牛顿帕斯卡牛顿国际代号m/skgKg/m3NNPaN意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物理量名称功功率机械效率比热容温度热量热值符号WPηctQq国际单位中文代号焦耳瓦特/焦/千克摄氏度摄氏度焦耳焦/千克国际代号JW/J/kgºCºCJJ/kg意义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作了功。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1kg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物理量名称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符号IURWPQ国际单位中文代号安培伏特欧姆焦耳瓦特焦耳国际代号AvΩJWJ意义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流所做的功。电流做了多少功就要消耗多少电能。电流在一秒钟内所做的功。它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二、常用数据:g9.8N/kg1标准大气压值1x105Pa水的密度1000Kg/m3水的比热容4.2Х103J/kgº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15℃时)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Х108m/s(电磁波一样)照明电路电压220v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º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1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长度(L)(1)用刻度尺测(2)路程(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4)力臂=(5)液体深度(6)物体厚度h=a=Km、m、dm、cm、mm、μm、nm等1m=100cm1m=1000mm1mm=1000μm1μm=1000nm面积(S)(1)面积公式S=abS=a2S=πR2=πD2(2)体积公式(3)压强公式1m2=102dm21dm2=102cm21cm2=102mm2体积(V)(1)数学公式V正=a3V长=Sh=abhV柱=ShV球=πR3(2)密度公式(3)用量筒或量杯V=V2-V1(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F浮/ρ液g部分露出时V排=V物-V露1m3=103dm31dm3=103cm31cm3=103mm3时间(t)(1)速度定义(2)功率(3)用钟表测量1h=60min1min=60s速度()(1)(2)则1m/s=3.6km/h质量(m)(1)重力公式(2)功的公式(3)密度公式(4)用天平测量1t=1000kg1kg=1000g1g=1000mg密度(ρ)(1)有(2)压强公式(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则ρ液=1g/cm3=1000kg/m3合力(F)(1)同方向F=F1+F2(2)反方向F=F1-F2(F1>F2)N压强(p)(1)(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2)适用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1Pa=1N/m2浮力(F浮)(1)称重法F浮=G-F示(2)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3)漂浮或悬浮法F浮=G动力、阻力则与单位相同即可功(W)(1)定义W=Fs重力做功W=Gh=mgh摩擦力做功W=fs(2)总功W总=F动sW总=W有+W额有用功=GhW有=W总-W额(3)η=W有=ηW总W总=(4)W=Pt1J=1N.m=1w.s2机械效率(η)(1)η==(2)η==(3)对于滑轮组η=(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4)η==由于额外功的存在,故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η总小于1拉力(F)(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3)一般用(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4)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F=f(f一般为摩擦力)功率(P)(1)P=(2)P==(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1w=1J/s=1N.m/s比热容(c)(1)Q吸=cm(t-t0)Q放=cm(t0-t)可统一为Q=cm△t则(2)Q放=qm(q为J/kgm用kg)(3)Q放=qV(q为J/m3V用m3)(4)不计热量的损失时Q吸=Q放(热平衡方程)C的单位为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电流(I)(1)(2)W=UIt则(3)P=UI则(P为电功率)(4)焦耳定律Q=I2Rt则(5)纯电阻电路W=UIt=I2Rt则(6)P=UI=I2R则(7)串联:I=I1=I2并联:I=I1+I21A=1000mA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