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镇江市第十中学陈蓉香212009一、教材简解:这首词是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代表作,写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全体人民。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整首词的意境优美情感豪迈,气势磅礴,语言精练,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最典范作品。因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读诗词,读出词味,学会品悟词的优美意境。二、设计理念: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新课标的以上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预设目标及重点、难点,三、目标预设: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四、重点、难点:1一语教学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五、设计思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会将朗读训练贯彻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将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几个讨论小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得。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1.教师范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2.检查字音沁qìn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三)、诵读课文,理解词意。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再分小组讨论屏幕上的四大问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2、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3、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4、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学生经过几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北国雪景图板书“景”)(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千米高的塬上)2(3)、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长城、大河、山脉、高原)(5)、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不全是)(联想、想象)——虚实相依(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江山如此多娇)(板书“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