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反思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了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为保证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该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认为音乐老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整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活动。教学形式的选择应服从教学目标,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2.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美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育人。3.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5.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加强对学生在网络、广播、影视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善于利用现代化远程教育中的音乐课程资源来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6.注意音乐教学和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7.因地制宜地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各教学领域课程内容的弹性尺度。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完善自我,争取上好每一堂音乐课,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