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京口区六年级语文《郑成功》教案2.郑成功主备学校: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课型:阅读课使用学校:使用教师:【学习目标】1.能认识4个二类生字,特别注意“隅、耙”的读音;会写8个一类生字,能特别注意并正确书写“镰”;理解“负隅(角落)顽抗”“慷慨激昂”“风帆蔽空”等词语的意思,会正确辨析两组词:“奴役-徭役(字义)、趁势-乘势(读音)”。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3.通过感受战斗的紧张、激烈,体会郑成功及其军队的英勇善战,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懂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4.能体会“慷慨激昂”“横行霸道”“喜出望外”等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喜出望外、惊恐万状”是中性词,懂得词性辨别的基本方法。【学习重难点】通过感受战斗的紧张、激烈,体会郑成功及其军队的英勇善战,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懂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资料链接】“复台开台”第一人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父为郑芝龙。后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字明俨,国内外都尊称他为“国姓爷”。由于时代与形势的要求,郑成功先是担负起反清复明的使命,后来又顺应历史潮流,率军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郑成功是第一个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第一个打败西方殖民者的东方人。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1662年6月23日)病逝,仅39岁,子郑经继位。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台湾岛台湾在东汉、三国时称夷洲,隋朝时称流求,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吴国和隋朝都曾派官员到台湾。南宋时台湾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统管,明万历年间改称台湾。长期以来,高山族和汉族民众对开发台湾都作出了贡献。从1624年起,中国领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到1662年2月1日,荷军缴械投降。台湾在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之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荷兰侵略者荷兰侵略者在台湾的统治长达38年。在这38年中,他们真是丧尽天良,惨无人道。1662年,17艘满载荷兰士兵的战舰在澎湖的马公岛登陆。侵略军一上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将手无寸铁的居民赶到一个地方集中,然后架起大炮轰击,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台湾人民稍有反抗,他们就进行血腥镇压,对起义者残暴蹂躏(róulìn),严刑拷打,任意杀害,甚至施以“车裂”、“五马分尸”等残暴刑法,有时甚至是对整个部落进行屠杀。就连当时的荷兰远征队统帅宋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中国沿岸的掠夺行为,激起了全中国的愤怒和反抗,他们把我们看成是谋杀者、暴君、海盗。我们对付中国人的手段确实也太过刻薄和残酷了。”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京口区六年级语文《郑成功》教案【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默写由一类字组成的生词,会读二类生字,理解“慷慨激昂”“残酷奴役”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郑成功的伟大功绩主要是收复台湾和建设台湾。4.能迅速找到文章的重点句,知道最后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课堂研讨(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1.开场白: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第2课。2.齐读题:2郑成功(二)检查预习,初知课文过渡: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地预习了这篇课文,是吗?下面我们看看谁的预习最棒。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预习效果,及时纠错。瞭望驻足野兽风帆蔽日、负隅顽抗残酷奴役、慷慨激昂、街头巷尾、融洽“残酷奴役”想到了文中的什么人?“慷慨激昂”想到了文中的什么人?2.生字词没难倒你们,下面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课文较长,这里我们挑一段最难读的考考你,第5自然段谁能读好?读后简单评议。相机了解“犁、耙、锄、镰刀”等农具的作用。(三)理解“民族英雄”的含义,理清文章脉络。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师:郑成功是“民族英雄”,预习时我们已经知道民族英雄就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称他为“民族英雄”呢?课文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