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爱心永恒连云港市东港小学范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是诗意的,是渗透,润物无声的。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恰如其分的语言是触抚涤荡孩子心灵的一溪活水,能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得到熏陶,有所感悟,产生心灵的震动,从而由内而外的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得到升华。一天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检查课前准备和进教室的速度。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扫视全班,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刘佳佳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玩去了或者听到上课铃声才去厕所拖延一下,才会上课迟到!于是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清楚地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见此,我则换了口气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刚才有小朋友把菜桶弄翻了,那个人急着把菜桶送去食堂,没来得及拖,他去取拖把拖干净,并洗净拖把挂到指定地点,所以上课迟到了。哦,原来这样,当时我又不好意思立即转换面孔来大加表扬他,于是就说那你上位吧。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同学,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因此,第二天晨会,我用非常低沉的声音说:“昨天,老师犯了一个错误。”学生一听,立即很专注地听,我就把这件事说了一遍,并让学生来讨论,表达自己想怎样夸夸他,这个学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低着头在乐。从此,他的行为习惯好多了。有一位同学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说他以前的班主任特会批评人。一次上这位老师的课,后面的同学问他几点了。他回头说:“没带表,别问了。”结果被老师看见了。下课把他带到办公室,从上课时讲话说到纪律散漫,又说到学习不刻苦,成绩不理想,拿出期中考试成绩单分析了他在班里、年级中的位置,说很危险,又说到他不关心集体,逃了两次值日,最后还想起他吃午饭时总剩饭,不爱惜粮食,这位学生说当时他真想从办公室的窗户跳下去,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分析: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而不应总挂在嘴边。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个小流氓的坯子!”“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心的工作: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真爱心……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只有用心去融化心,用爱去感动爱,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