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理解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正是以游戏为主要元素的活动形式,能够充分的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幼儿合作游戏的愿望。这也符合《纲要》中所提到的:“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简介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作为一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各个时期的不同需求来及时增设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环境创设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幼儿的自主活动。《纲要》中强调要通过空间、设施、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活动与探索。根据以上相关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很多园所和班级都没有重视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应用。据我观察和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活动区形同虚设,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和价值。老师们都非常的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因为,集体教学活动能够最大化时间的价值运用。的确如此,这也是因为幼儿园需要集体教学活动的原因。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活动设计,孩子们能够更加有目的、更加系统的习得更多的经验,增强幼儿的全方面的技能。以我以前所带班级为例:那时,我们班幼儿,每天早上早餐之后是孩子们最快心和快乐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里,孩子们会进入活动区内自由选择游戏。但是,短短的15分钟之后,孩子们不得不依依不舍的离开活动区,入厕盥洗为集体教学活动做准备。作为新手教师的我,认为活动区并没有意义。只不过幼儿园要求创设,便有了这个活动区存在。每天孩子们简简单单的玩上15分钟而已,让我也觉得实在是浪费教室的空间、浪费资源、浪费老师的精力。很多园所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们为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大大的压缩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有的班级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而像我们班,即使开展了15分钟,但是还是有部分孩子由于吃饭速度过慢、来园时间较晚,因此几乎没有进过活动区。因此,活动区成为了摆设。二、创设活动区,教师成为主体,幼儿参与不足。活动区是孩子们的世界,很少有老师会真正的让孩子主动、积极的参与创设每个活动区,80%以上都是教师创设的。(也大量存在100%由教师创设的情况)幼儿参与的内容仅仅是一些老师要求的作品之类的成品。幼儿参与的过程没有自主性,一切都是教师主观的设想,幼儿只不过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罢了。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尤其是新的学期到来,幼儿开学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忙得老师焦头烂额。在创设活动区时,参考了网上的、书上的各种优秀范本,教师直接照做即可。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是否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创设的活动区,教师成为了创设的主体,幼儿仅仅成为傀儡,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完成任务。在活动区时间,孩子们也丧失了一定的兴趣,因为对于孩子而言,活动区也许并不是他们喜欢的内容。三、活动区更新不及时,教师指导不到位。我认为,活动区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材料和引导。材料的投放应当根据幼儿的意愿与需要,而且要充分满足幼儿不同时期的需求。教师的引导是保证幼儿有目的、有秩序、有规则、有创造游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之前,我们班也存在这两个问题。幼儿区域活动时间,教师忙着指导幼儿进餐、收拾进餐的场地,有时还得兼顾接待家长和幼儿。工作的安排不到位,人员之间的配合不得体,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完全被忽略了。幼儿在活动区自由自在的游戏,大部分的材料幼儿不懂得如何操作、如何使用。因此,活动区的材料损失很大。孩子们有时会抢玩具、有时会发生争吵……完全扭曲了区域活动的意义。此外,尤其在后半学期里,孩子们就充分表现出对活动区失去了兴趣。因为,这么长时间,孩子们每天都进行着同样的事情,玩着同样的玩具。一者没有教师引导,二者没有新的材料,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经过以上的分析,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反思、反省。针对上述问题,修正了我对区域活动的理解,并且开始着手实施。新学期开始之后,孩子们开开心心的回到幼儿园。我们立即开展了班级环境创建的活动,为了充分的调动孩子们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