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实验探究题命题有:1、有关生成物成分的探究。2、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3、物质成分及与“燃烧知识”有关的探究。4、有关物质变质问题的探究。5、物质性质的探究。6、影响因素类、条件类问题的探究。7、规律类、实质类问题的探究。解决的基本思路:(1)审题(把握试题探究的方向)。因为每道探究试题,都要解决一个问题,审题过程中,对探究试题进行整体把握。防止答题的过程中,有跑偏的情况出现。(2)写出试题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出来,能兼顾上下。(3)注意试题中涉及的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分割试题,和以前的试题建立起联系。(5)若遇到陌生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6)想以前做过的与之相关的化学实验。(7)实验设计按“操作——现象——结论”这个书写格式作答,而思考的格式则为“结论——现象——操作”。1.为探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方案】将3枚洁净的铁钉同时置于如图所示环境下的试管中,观察铁钉锈蚀情况.【实验现象】3天后,Ⅰ、Ⅲ中铁钉不生锈,Ⅱ中铁钉明显生锈.【获得结论】(1)对照实验Ⅰ、Ⅱ,可知铁锈蚀的条件之一为.(2)防止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拓展探究】(3)小明发现海边的铁器很容易生锈,从而猜测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2.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1)铜绿是由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反应.a.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b.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用于检验黑色物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微热铜片表面黑色固体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色此黑色固体是(填化学式)3.某食品的包装袋中放有一小包“防腐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防腐剂”的成分产生了好奇,他们将一包“防腐剂”倒在滤纸上,看到“防腐剂”中有一些灰黑色粉末和一些红色粉末,为此,展开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和红色的粉末分别是什么?【查阅资料】食品腐败主要是因为食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氧化、潮解而变质,使用“防腐剂”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出猜想】小文:“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红色的粉末是铜.小婧:“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铜.小鹏:“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铁粉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氧化铁.【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鹏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用磁铁接近滤纸上的“防腐剂”,并充分吸引.磁铁上吸引了黑色物质②取①中剩余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观察现象.小鹏的猜想成立【拓展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防腐剂”的性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包“防腐剂”,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他们发现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小了,请你分析固体物质质量减小的原因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1)B装置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5.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