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区2016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一、探究导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要求:1、组装实验装置2、会选择变量进行对比实验3、会记录实验现象并归纳出结论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表一个、铁架台一个、单刀开关(闭合状态)一个、蹄形磁铁一个、导线若干根、导体一个实验记录单探究导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姓名:考号:次数电路是否闭合导体运动情况有无感应电流1断开不切割2断开切割3闭合静止4闭合不切割5闭合切割结论: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细则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2、正确连接电路。(1分)3、按实验记录单所列正确控制“是否切割磁感线与是否闭合回路”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5分)4、断开开关,归纳导体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2分)A闭合电路B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5、整理器材,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1分)开关未断开不得分每次操作错误、记录错误均扣1分,不断开开关扣1分,2项结论回答不全、或结论错误扣1分未恢复不得分注:因操作错误造成仪器损坏或其他不良后果的扣1分,后果严重的扣2分。二、探究照相机的成像规律实验要求:1、组装实验装置。2、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找到蜡烛的像,记录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3、总结照相机的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光具座、光屏实验记录单探究照相机的成像规律姓名:考号:实验次数物距u(cm)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实虚像距v(cm)12照相机的成像规律: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细则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2、组装实验装置,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分)3、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分)4、将蜡烛移动到离凸透镜距离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确定好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的像。记录此时像的物距、像距大小、正倒、虚实情况。(2分)5、将蜡烛移向凸透镜,但距离仍大于2倍焦距,固定好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的像。记录此时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2分)6、将蜡烛熄灭,得出照相机的成像规律。(1分)7、,拆除实验装置,整理器材,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1分)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放错不得分未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扣1分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未超过2倍焦距扣1分成像不明亮、清晰扣1分无记录、记录错误扣1分同上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缩小的;倒立实像规律填写不全不得分未恢复不得分注:因操作错误造成仪器损坏或其他不良后果的扣1分,后果严重的扣2分。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1.在支点两侧悬挂钩码,两侧悬的钩码数量不得相等。2.在实验记录单中正确记录以下数据:动力臂长度、阻力臂长度、动力、阻力。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一次实验将数据添入实验记录单。4.分别求出两次实验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并记录。实验器材:杠杆一个(带刻度处于不平衡状态),杠杆支架一个(或用铁架台并组装好),50g×10钩码一盒(每个钩码按0.5N计算)实验记录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姓名:考号:实验次数动力F1动力臂L1动力×动力臂阻力F2阻力臂L2阻力×阻力臂1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评分标准细则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2、把杠杆组装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1分)3、在支点两侧挂数量不等的钩码,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1分)4、在杠杆上读出力臂的长度并记录。(1分)5、根据两侧钩码的个数,并以每个钩码为0.5N计算动力和阻力并记录。(1分)6、求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并记录。(1分)7、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按3-6步的方法再做一次实验,将结果添入实验记录单。(2分)8、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1分)9、整理器材,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1分)不调整不得分两侧钩码相同不得分记录不正确不得分计算不正确不得分计算不正确数据不正确不得分参照3-6的评分标准结论不正确不得分未恢复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