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中考物理试题分析一、试卷的基本结构:A卷(90分)1、单项选择题:14×2分=28分;2、填空题:8×2×2=32分;3、作图与计算4+2×6=16分4、探究与解答题:6+8=14分)B卷(20分)1、不定项选择题:5×2=10分;(三个单选;两个2选1)2、综合题:4+6=10分,一个电学填空,一个力学计算。A卷侧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考查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适当考查体验性要求的达成情况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B卷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二、试题的基本特点1.尊重教材,深度挖掘教材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参照教材文字表述。A卷第1题B选项“在鞋底做上凹凸不平的花纹”;B卷第1题A选项“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D选项“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②引用教材图例。A卷第15题“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A卷第23题“人对箱的拉力”。③拓展教材探究实验。A卷第3题“比较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A卷第7题“让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动起来”;A卷第21题“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④改编教材课后练习。A卷第17题“用伏安法测量电阻”;A卷第21题“控制电磁铁磁性有无”;A卷第23题“画出反射光线”。⑤选用教材阅读材料。A卷第4题B选项源自八上64页“奇妙的光纤”;B卷第1题C选项源自九下59页“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2.试卷A卷、B卷分工明确本套试卷在题目的设置上,A卷坚持以稳为主,考查学科基本素养,B卷力求稳中有变、稳中有新、变不离本、新在立意;在题目编排顺序、难易梯次及表述方式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答题心理和习惯,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程度展示其真实的学业水平。3.注重情景创设和素材选取,融入“STS”教学思想①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情景。A卷第1题A选项“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选项“菜刀要经常磨一磨”;A卷第2题B选项“塑料吸盘利用了大气压强”;A卷第9题家用电器的各项参数;A卷第11题“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②关注新兴事物。A卷第10题就以出现不久的“共享单车”为载体,编制了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中有关速度、运动状态、相对运动、惯性的问题;A卷第10题围绕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编制了有关物态变化的问题。③涉及生产工业体育。A卷第24题以“远距离货物流通采用集装箱运输”为背景编制试题;A卷第20题冰壶运动项目隐含的物理问题。④聚焦时事新闻。A卷第13题“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35秒,“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A卷第16题“2017年5月18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型武装直升机首飞成功”;A卷第20题“北京和张家口将在2022年联合举办冬奥会”。⑤关注安全健康教育。A卷第5题有关“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的内容;A卷第15题结合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目’浴阳光,预防近视”编制有关近视眼的题目。⑥关心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B卷第1题源自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持续改善城市民生、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商的城市环境的重要一环。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让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⑦讲求图文并茂。在创设情景时,为了减少学生的文字阅读量,帮助学生理解试题创设的情景,试题使用了大量图片,所有图片清晰、精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4.重视实验操作,注重探究过程本套试题中实验考查方面体现以下几个特点:①实验考查覆盖面广。除了实验与探究题和B卷课外探究题,试卷在选择题、填空题都考查了实验的相关内容,覆盖了力、热、光、电四个板块。A卷第5题“音调的高低”,A卷第7题“让通电导线中磁场中动起来”,A卷第16题“用伏安法测量电阻”,A卷第21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B卷第2题“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