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对话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和文本产生共鸣。《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一、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欣赏小村庄先前的美丽。老师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读书,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二、引导学生理解小村庄的变化,带领学生质疑问难:再提出问题:小村庄后来怎样了?学生回答:消失了。我引导: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最想知道小村庄是怎么消失的?消失的原因是什么?这恰恰就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这样学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领,师生在质疑问难中共同确定了学习目标。三、细读课文,弄清小村庄的变化。我让学生自由读二、三、四自然段,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紧紧捉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情感朗读。如“谁家……谁家……”、“拎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节制和约束,上山砍柴很随便,强烈体现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四、学完本文后设计问题,“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学生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五、最后一个环节我联系实际用图片展示现在环境遭受破坏现象,说说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你想对全社会说什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六、本课教学中的不足:对于学习第一段感受小村庄的美丽的这个环节处理有些蜻蜓点水,不够扎实,应该抓住“郁郁葱葱、湛蓝深远”等词语来品读。对于第二个环节的处理我也不够满意,视频:美丽的小村庄的出示应该和洪水淹没小村庄的视频形成对比,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促使学生很好的探究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但是之前我搜集的洪水淹没小村庄的视频都不符合本课的内容,我又担心学生看了之后会有一些议论或者哗然,反而适得其反。这也就是公开课有时顾虑太多束缚了手脚,只是匆匆让学生说说小村庄后来怎样了,学生体会不深。另外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对于重点句子体会的不够深刻,有点依赖老师。如果是在平时,老师就会让学生再读课文,总之想办法让学生开口。但是公开课还是考虑了时间的问题,不敢打破既定的程序,全部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究其原因还是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强。这也是今后有待于提高的专业素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绿色课堂系列活动之骨干教师风采展兴庆区五小来芳20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