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口语的运用姓名:辛绍芬论文写作提纲一、总述教学口语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必须练就过硬的教学口语基本功。二、“导入语”是教师上新课的开场白,常用的有以下四种:1、题解式导语2、过渡式导语3、直观式导语4、即兴式导语三、“讲授语”是教师向学生直接阐释的课堂语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复述式讲授语2、谈话式讲授语四、“提问语”五、“总结语”六、“赞扬语”的穿插运用小学语文教学口语的运用玉溪第三小学辛绍芬内容摘要:教师必须练就过硬的教学口语基本功。教学口语一般包括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和总结语等,如果在当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赞扬语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关键词:导入、讲授、提问、总结、赞扬教学口语,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用语。教学口语技能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学口语还具有教育功能,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和语言能力的训练,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位有责任感,有职业理想和有职业道德的教师,都必须练就过硬的教学口语基本功。它一般包括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和总结语等。一、导入语导入语简称导语,是教师上新课的“开场白”。又称为“开讲”。导语的主要作用,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联系“旧知”,进入“新知”。因此,设计导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目的明确,紧扣课题。导语的目的和功用,就在于把学生“导入”新课,因此,导语必须紧扣课题。例如,可以直接揭题,一开讲就在题目上“做文章”;或者间接点题,由旧知过渡到新课题;还可以在课题的中心点上下功夫,设计有特色的导语。切忌离题万里的“课前聊天”,课前训人更是不允许的。第二,新颖有趣,巧具匠心。导语就要有“导”劲,必须新颖有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下子”就把学生“导”过来。教师一课开始,不能总是老一套:“老师看哪一组哪一位同学坐得笔直,双手背得端端正正!坐得好的老师奖他一面大红旗!”这一套对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们可能有用,但时间长了,学生听厌了,就不希罕你那面“大红旗”,注意力还是集中不起来。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巧具匠心地设计饶有兴味的导语,同时把新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加以综合考虑,体现这一堂课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一听到导语,便能自觉地寻着思路往下听、往下想,接受新知识,训练新能力。第三,三言两语,简明扼要。导语不是新课,只是导入新课的“引子”,故不可以冗长,喧宾夺主。[1]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喜欢提问,敢想敢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导语。常用的导语程式有下几种:1、题解式导语题解式又称审题式。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人们常把它比作课文的“眼睛”和“窗口”,从这里可以窥知全文的奥秘。因此,新课伊始,就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可以达到开门见山、提示主题、突出重点等教学效果。同时,因为这样的开讲直截了当,清晰简明,所以能立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维定向,投入课题内容的探求之中。语文经常采用这种题解式导语。[2]示例有位教师在教《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就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师:(先板书《将相和》课题,接着问)《将相和》这个课题中,“将”与“相”的正确读音是……生:jiàng与xiàng。师:“将”指谁?“相”又指谁?生:(笑)“将”是廉颇将军,“相”是蔺相如。师:(微笑)那么,“和”的意思是……生:他们俩讲和了。师:是“讲和”了?还是……生:是“和好了”,和睦相处了。师:不错!请大家再想一想,这一将一相都在赵王门下做事,是否一直“和好”?如果不是,那又为什么“不和”?后来,为什么又“和”了呢?生:(表示答不出来)师:同学们不要着急,答不出来也没关系,课文会告诉我们的。请大家看课文。紧接着,这位教师就引导学生沿着既定的“思路”进入课文分析,解决一个个问题。这样开讲,既揭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把一个“和”字突现在学生眼前,抓住了全文的中心。2、过渡式导语过渡式又称温故知新式。这种导语,是从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