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测试题命题人慎凌云一.选择题(48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作直线运动C.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的合外力总是垂直于速度D、做曲线运动的质点速度一定改变,加速度可能不变2.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A.下落的时间越短B.下落的时间越长C.落地时速度越小D.落地时速度越大3、如图所示,在河岸上用轻绳拉船,为了使小船匀速靠岸,拉绳的速度必须是:()A、加速拉船B、减速拉船C、匀速拉船D、先加速,后减速4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向右上方45°方向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5.一演员表演飞刀绝技,由O点先后抛出完全相同的三把飞刀,分别垂直打在竖直木板上M、N、P三点,如图所示.假设不考虑飞刀的转动,并可将其看做质点,已知O、M、N、P四点距水平地面高度分别为h、4h、3h、2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三把刀在击中木板时动能相同B.三次飞行时间之比为1∶∶C.三次初速度的竖直分量之比为3∶2∶1D.设三次抛出飞刀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θ1>θ2>θ36.一个环绕中心线AB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P、Q为环上两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Q两点的角速度相等B.P、Q两点的线速度相等C.P、Q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1D.P、Q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17.如图所示两段长均为L的轻质线共同系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等高的A、B两点,A、B两点间距也为L,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率为v,两段线中张力恰好均为零,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率为2v,则此时每段线中张力大小为().A.mgB.2mgC.3mgD.4mg8.如图所示,A、B、C三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与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的质量为2m,B与C的质量均为m,A、B离轴距离均为a,C离轴为2a,当圆台旋转时,A、B、C都没有滑动,则()A.C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比A物体受到的向心力大B.B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最小C.圆台角速度增加时,B比C先滑动D.圆台角速度增加时,B比A先滑动9.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多颗卫星组成的,其中有5颗地球同步卫星.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如图所示,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2km/sB.卫星在在轨道Ⅰ上Q点的加速度小于在在轨道Ⅱ上的Q点的加速度C.在轨道Ⅰ上,卫星在P点的动能大于在Q点的动能D.在轨道Ⅱ上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的运行周期10.某行星自转周期为T,赤道半径为R,研究发现若该行星自转角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将导致该星球赤道上的物体恰好对行星表面没有压力,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行量质量为M=B.该星球的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r=RC.质量为m的物体对行星赤道地面的压力为FN=D.环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线速度必不大于7.9km/s11.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A.TB.TC.TD.T12.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预计于本月14日实现探测器着陆,随后完成嫦娥三号最重要的科学任务:观天、看地、测月。如图2所示,“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若已知月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0,以下畅想可能的是()[来源:Z|xx|k.Com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在月球上发射一颗绕它运行的卫星的最小周期为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D.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物体上升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