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不但是学习语文的核心,更是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作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脚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教学中,我适时选取一些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课外读物或文章介绍给学生,读给他们听让他们有亲近感。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便有计划地坚持每天利用早读或者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去了解,故事的吸引力往往成为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动力。其次,每堂课结束时,我都让学生用故事或儿歌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课堂感受,并鼓励学生踊跃向“海之帆”文学社投稿。这既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又起到促进大家多读书,争相读好书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二、以演助读,让体验激趣。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表演文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阅读中让学生进入课文,通过角色转换,情感的体验,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真切的体会,真情的感悟,真实的感受。学生在表演中,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如:《狐假虎威》第7、第8小节主要写了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的情景。我就用了让学生演一演的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表演前,我让学生把这两小节读熟并分别圈画出描写狐狸、老虎及其他动物神态、动作的词。表演时,我让学生对照课文,强化对语言的揣摩,对情感的体验,能够生动活泼地把这段故事情节再现在课堂上。表演后,我组织学生评议,问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演。学生演得投入演得入情,阅读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通过演一演课文中的角色和情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领悟语言内涵,提高感悟能力。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三、选择文本,“趣”字当先。我对新课标进行认真研究和不断实践,对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些新的认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介绍好书给学生看,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在这方面,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倡导学生一要体裁广泛,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和故事都需要;二是内容要丰富多彩。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都应齐全。我安排每周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教他们怎样看图画,讲图意,辨认常见事物的名称,还常常讲故事给他们听。比如,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我就向学生讲了科学童话《小伞兵》;学了《回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