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项资金管控工作电视会的讲话年以来,我县涉农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在各级纪委、各涉农部门、各乡镇的共同监督管理下,取得卓越的、优异的成绩。尤其在XX市行署纠风办为创新监管手段,提供监管效率,建立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涉农资金电子监督台账以来,通过高科技的监管方式,给我县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监管平台、更加有利的监管环境。一、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工作回顾年5月,我县实施了“县、乡、村三级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网络体系”,实现了涉农专项资金县、乡、村三级共同监督的管理格局,达到了底数清楚便于监督的管理功能,完成了高效便捷利于监督的管理目的。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子监管网络体系,是对新形势下提高监管能力的一种新手段,是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的一种新方法,是一种必然需要。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近年来投入到基层的三农资金也日益增多。涉农专项资金数目庞大,项目繁多,牵涉的部门也点多面广,能否使这些涉农资金安全高效的发挥作用,能否让这些涉农资金真正的解决燃眉之急惠及广大农户,创新监管手段,找准监管方向催生了“县、乡、村三级电子监管网络体系”的形成。为此,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县的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网络体系建设得以顺利实施。5月5日,在地区纠风办的支持下,我县率先开展了“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网络体系工作启动培训”,对全县25个乡镇、15个涉农部门系统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尤其进行了上机操作,确保人人都会使用电子监管系统。通过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网络体系的建立、开通,年我县涉农专项资金共在网上备案项目1763个,涉及水利、农业、交通设施、危房改造、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等20余个方面,备案资金49013.88万元。通过备案这种方式,大多数涉农部门、乡镇都能及时完整的将本部门、本乡镇的涉农项目、资金、去向、完成情况在网上备案,起到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1页共4页(一)、一些部门、乡镇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备案、公开、监管工作不够重视。涉农专项资金从年县纪委、纠风办加大监管力度以来,一些部门、乡镇对此项工作不重视、不理解,仍然处在“推一下,动一下;喊一下,抓一下”的被动局面;(二)、一些部门、乡镇管口领导对涉农专项资金监管工作不够支持。由于涉农资金分散面广、管理领导多,资金文件下达后系统操作人员不掌握、不知晓,导致无法及时录入,往往是资金下达了、工程实施了,系统操作员、监管人员都不知道,工作脱节;(三)、一些部门、乡镇网络运行不正常。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网络体系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技术上的问题请软件开发商到纳雍会诊、解决;另外很多乡镇因为线路、管理等原因,网络不通畅,导致电子监管网上备案只是一句空谈。二、涉农专项资金监管工作通报年我县开展了一系列涉农专项资金检查,下面将检查情况向大家作一个通报。(一)、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的有关精神,扎实推进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XX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XX县区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各乡镇、各涉农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后,县纠风办、财政局、审计局根据14个涉农部门开展的清理和自查自纠工作情况,重点对全县2007年—年强农惠农资金安排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内容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强农惠农政策规定和要求情况,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制订方案、开展工作情况;各级财政部门在2007—年安排用于“三农”各项资金(包括基建投资用于“三农”的支出)使用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一是对农民的补贴资金。二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三是农村社会事业资金。四是其他重点专项资金。根据进村入户调查、查看账务情况等,共检查出存在问题9个,协调督促部门解决5个,完善机制、制度3个,限期纠正整改1个。对省、地检查中的林业局森林生态效益林补偿基金发放不第2页共4页及时、农机服务中心家电下乡补助对象身份不实等问题进行整改,追缴补助金6000多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