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散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科目:语言教学对象:大班幼儿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再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秋天的相关知识、经验。但是他们对秋天的理解只局限于视觉的、表面的散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运用了拟人手法,以书信格式的写法,形象地表达了妈妈与孩子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意。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二、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2、感受大树妈妈与小树叶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年龄在5岁左右,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幼儿在经历了小班、中班的语言锻炼后,大多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乐意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讲述作品内容。但是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是有点欠缺,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在倾听他人讲述的时候不够专心。很多幼儿不能做到积极参与讲述。因此在欣赏散文的过程中我充分创设大胆发言的机会,通过集体与个别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在美的感染下愉快的进行学习,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完成活动目标。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进行《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这一活动时,我主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形象生动、具体的画面帮助幼儿直观感知散文内容;通过反复倾听,运用完整和分段欣赏相结合的方法,辅以提问,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细致、系统的帮助幼儿感受散文所蕴涵的意境美、语言美;通过情境、经验讲述、观察、讨论、表演等方法让幼儿了解秋季来临时,叶子的变化及和大树之间关系,感受大树妈妈与小树叶互相关爱之情,激发幼儿关爱妈妈之情感。切身感受散文中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将散文的内容整合纳入到幼儿自己的经验范畴,从中提高幼儿创造性想像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难点: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地想法和感受。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导入活动:设计意图出示图片(画面上有一棵掉光树叶的树干):大树妈妈怎么啦?她为什么会这么伤心呢?师:刚才,我收到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寄来的?教师拆信:小树叶真懂事,虽然离开了大树妈妈,可它们心里还记着妈妈呢!你们看,它们还给大树妈妈写了一封信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信里写些什么呢?幼儿观察,讨论并讲述。幼儿看看,说说。幼儿边欣赏教师朗诵的配乐散文,边想一想教师提出的问题。2、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1)完整欣赏散文,初步感知师:大树妈妈听了小树叶写给她的信后,心情会怎样呢?大树妈妈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地笑了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听一听。一幼儿帮大树妈妈擦去眼泪情境创设把小朋友带入到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想念大树妈妈的情景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完整欣赏散文,让幼儿对散文有个完整、初步的印象(2)结合课件分段欣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1、欣赏第一段散文,提问:秋天,大树妈妈给小树叶换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2、欣赏第二段散文,提问:小树叶跟着谁离开了大树妈妈?一路上都看见了哪些美丽的景色?3、欣赏第三段散文,提问:(1)小树叶生病了,大树妈妈是怎么做的?(2)妈妈是怎样把小树叶养大的?(3)每当大风大雨来临时,大树妈妈又是怎么做的?(4)春天到来的时候,小树叶会带什么礼物给妈妈?(三)完整欣赏配乐散文,并进行简单表演。幼儿边看边听,然后回答问题。幼儿边欣赏散文边自由表演。通过幼儿的讨论、讲述,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提高幼儿创造性想像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拓展话题,体验情感。幼儿自由发言,说师:你喜欢大树妈妈吗?为什么?大树妈妈是这样的关心、爱护小树叶,如果你是小树叶,你会对大树妈妈说一句什么话?大树妈妈听了小树叶的话非常高兴,但大树妈妈更想收到你们送给她的礼物——小树叶,那就让我们动手做小树叶送给大树妈妈,把大树妈妈打扮得更漂亮,好吗?4、操作活动:制作“小树叶”。1、幼儿制作“小树叶”。2、将“小树叶”送给大树妈妈,并对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