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化局年度文化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九届区委七次会议精神,着眼于xx区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质量,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为实现xx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XX县区提供有力文化支持。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xx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普遍达标、重点突破、彰显特色的工作原则,对标落实,确保年内创建成功。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打造苏州河文化品牌。成立苏州河博物馆理事会,促进沿岸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示馆内部合作。加强文商旅融合,促进沿岸文化场馆功能发挥。加强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建设,丰富藏品和展示手段。举办贯穿全年的2015xx市民文化节苏州河(普陀)系列文化活动,重点办好2015苏州河文化艺术节,进一步扩大参与面、覆盖面。加强15分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退租还文,力争年内收回区文化馆、甘泉文化馆到期出租场地。实施区文化馆二期工程。完成区图书馆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和文化部重点项目。指导、支持、服务甘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甘泉文化馆)装修等工程。提升居(村)委综合活动室覆盖率和达标率。促进重心下移,服务基层。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资源投入力度、工作下移幅度和管理服务强度,促进社区文化发展繁荣。加强区级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建设,整合市、区两级演出、图书、电影等资源,形成覆盖全区、贯穿全年的配送菜单。通过问需于民、评估反馈,提升配送工作实效。继续实施“美丽家园·缤纷舞台月月演”、“苏州河系列公益文化活动”、“第十八届冬冬乐少儿读书活动”、“新上海人文化服务”、“千场公益电影放映”、“美术馆馆藏精品书画社区巡展”等第1页共4页面向基层的惠民项目。积极推进“城市公共文化云”建设,整合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数字资源,实时发布各种文化资源和活动信息,引导大众积极参与、互动。实施群文创作精品工程。加强区文化馆群文创作基地建设,依托市文联、市作协以及专业院团、院校力量,结合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宣传,开展以苏州河为素材、为背景的精品创作。加强社区文化团队建设。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指导,做好文化指导员派送工作,提升派送和服务人次。壮大群众文化团队的规模,拓展群众文化团队的功能,鼓励、引导社区文化团队参与社区自治管理和公益服务,适度资金、人才扶持,打造品牌和示范性团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和利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健全文物安全责任制,确保文物安全。扎实推进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合“五卅”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二、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用好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开展2015年市文创专项资金和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申报、评审等工作,扶持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的优秀项目,改进对文化事业项目的扶持方式。完成2012、2013年度受资助项目的审计工作。改进2014年度受资助项目的管理方式。总结三年管理经验,开展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推进上海普陀自贸示范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建设,借鉴吸收浦东自贸区相关运营机制和管理经验,打造集艺术品保税展示、仓储、交易、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运营平台。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届互联网电影节,以国际性文化产业活动带动新媒体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长风生态商务区并购金融集聚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金融资源,制订金融与文化合作的政策,探索构建文化金融集聚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级。认真落实国家文化部等部委制订的《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微软手机游戏孵化中心和unity天地港的带动效应,促进中小第2页共4页移动游戏企业在天地软件园集聚,打造移动游戏产业高地。三、确保文化市场安全有序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扫黄打非、文化市场领导小组职能,经常性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