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美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具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核心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根据我村自然条件、现状及发展潜力,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一、概论1、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导。2、规划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2、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3、突出重点,强化“一村一品”的原则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规划主要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2、市委、市政府美好乡村建设“十二五”行动计划3、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4、陈集乡农业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4、规划期限20xx年1月—2018年12月5、规划范围乡瓦四村所辖9个村民组。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1、产业现状及资源优势评价1、地理位置陈集乡位于XX县区城西北35公里,东与本县镇、南与本县淝河乡,西与本县双桥集镇、北与XX市埇桥区接壤,素有XX第1页共5页县区“北大门”之称。瓦四村地处陈集乡西部,距乡政府约7.5公里,南、西分别与淝河、双桥接壤,县道陈双路贯穿期间,交通便利。2、社会经济概况瓦四村现有人口3027人(其中男1591人,女1436人,外出务工580人)。有耕地面积9000亩,林地面积410亩。人口结构。18岁以下802人,18—50岁1651人,50—60岁209人,60岁以上365人。主导产业:一产(农业),产粮9100,产值1820万元,二产:养殖大户16户(产值800万元),建筑业(产值400万元);三产:运输业15户(产值240万元)。2、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粮食种植产业虽为全村的主导产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也很明显,但产品销售但产品销售价格低,初级产品销售比重大,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增收空间有限。2、“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有待提升,生产技术规程应用尚需进一步加强。3、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脆弱,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农业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4、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或就地转移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3、市场定位1、传统产业粮食(小麦、玉米为主)是我村的传统产业,还有部分花生种植。2、特色产业果林业发展,特别是晚秋黄梨栽植。3、新型产业依托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独具一格的农家小院,打造农家乐产业。三、主要发展目标1、即期目标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0664元。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54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万元,2015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85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万元,2016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22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万元,2017第2页共5页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67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万元。2018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321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万元。年均增长20%以上。2、预期目标主导产业农业产值比重及基础设施等指标达到美好村庄示范村建设考核指标要求。具体目标详见表一。表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村经济集体收入分年度目标目标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本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万元)20xx15400102015185001220162222017267001220183210012四、规划建设具体内容1、传统产业粮食作物以韩吕、油坊、宗庄、李庄、靓装、河西等村民组为主,主要发展小麦生产,推行一麦一玉米(花生)等种植模式。2、特色产业果林业发展以朱庄、木城、陶庄等村民组为主。3、新型产业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以木城为主。4、建设具体方案1、传统产业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7500亩,玉米种植稳定在7000亩,花生种植稳定在1000亩。主要配套措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旱涝保收良田比重(达80%以上);引进优质高产、高抗小麦、玉米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步伐;示范推广节本新技术,示范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无公害粮食栽培技术;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除草、叶面施肥等实用技术;改善农田机耕道路,提高小、第3页共5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