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专题九地球的圈层结构地震波横波(S)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纵波(P)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纵波(P波)横波(S波)分类特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共同点纵波横波较快较慢固、液气体固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改变地球的内部结构400030002000500060001000速度(千米/秒)91512630深度(千米)FEACDBH地壳、地幔和地核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厚度状态组成温度压力密度地壳大陆地壳莫霍面古登堡面33Km固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逐渐增大大洋地壳5-6Km地幔上地幔1000km2900km5100km上地幔顶部固态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下地幔固态地核外核液态以铁镍为主,并含少量较轻元素。内核固态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莫霍界面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地壳:平均深度17千米厚度变化规律一般是:---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软流层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这是由古登堡在1926年最早提出的,称之为软流圈,这里物质呈熔融状态能够长期缓慢变形厚约100千米,这里有大部分火山、地震的发源地。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在一起称为岩石圈。地球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以氧气和氮气为主密度变化:随高度增加,密度迅速下降意义: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水圈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组成分类:依据:存在位置和状态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地表水地下水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生物圈组成: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意义:生物圈中的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划分有何不同内部圈层的界限相对明显,外部各圈层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并无明显界限。地球的圈层结构专题九地壳物质循环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地壳一、地壳的物质组成结合聚集包含依托有用富集矿物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具有确定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最基本单元。化学元素矿物矿物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并能被开采矿物和矿产的区别?矿物矿产矿产属于矿物矿物形态固态(铁矿石)液态(石油、汞)气态(天然气)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什么?石英(SiO2)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贵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在非金属矿中,以能源矿物和宝石矿物最为重要。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矿物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地壳一、地壳的物质组成结合聚集包含依托有用富集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二)岩石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高压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岩浆岩1.岩浆岩常见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安山岩流纹岩花岗岩玄武岩2.沉积岩裸露岩石沉积岩外力侵蚀、搬运、堆积风、流水、冰川、海浪沉积岩的特点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地质史的“书页”新老常见沉积岩(按沉积物颗粒大小)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石灰岩岩浆石灰岩岩浆大理岩变质作用接触带变质带(高温)3.变质岩变质作用泥质结构疏松致密坚硬已成岩石变质岩岩浆活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石灰岩大理岩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类型成因主要特征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冷却凝固侵入作用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冷却凝固喷出作用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气孔或流纹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沉积岩外力作用沉积物固结成岩层理构造化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变质作用片理构造重新结晶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二)岩石的转化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在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中,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有时也会互相转化侵入型喷出型岩浆岩岩石风化碎屑岩浆沉积岩变质岩高温高压变质高温高压变质风、流水、等外力作用将岩石碎屑物由高处搬运到低处沉积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岩石的转化图2---7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