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案-运动伤害与急救教学理念1.能以生动、活泼、趣味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认识与了解。2.游指导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原因。3.教导学生具备紧急情况处理及正确而适当的急救技能,以降低伤害的严重性。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2.教导学生具备安全概念,应用安全资源,以适应现代生活。3.教导学生具备运动伤害预防及处理的知能,以减少运动事故伤害发生并维护身体健康。能力指标1-1-4养成良好的健康态度和习惯,并表现出整体的舒适感。3-1-4结合一系列的基本动作,表现出简单的动作技能。5-1-2说明并演练促进个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5-1-3思考并演练处理危险和紧急情况的方法。5-1-5说明并演练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教学资源1.创伤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2.骨折、脱臼、扭伤的急救及伤患搬运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3.自然科学大百科-第10册卫生与急救,绿地球国际公司出版。教学流程预备活动1.请学生事先分组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资料。2.老师事先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图片及教学资料。第一节教学活动一、引起动机:引用最近发生在学生或体坛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关心及注意。二、学生分组报告所搜集的资料。三、归纳整理,配合图片讲授、讨论运动伤害的预防:1.何谓运动伤害(运动伤害的定义):广义来说,凡是和运动有关所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范围。但是运动伤害的种类太多,仅介绍国小学童在运动中常发生的伤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韧带及其他与肌肉骨骼系统之相关组织的伤害。2.运动伤害的原因:(1)暖身运动不够: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准备,适当的暖身运动可以应付突然的运动冲击,避免伤害,以防肌肉僵硬时,不但肌力减退,而且容易发生肌肉痉挛或拉伤。(2)场地不合适:场地需考量的重点包括:地面是否平坦或柔软、室温是否过高、湿度是否太过潮湿、空气是否流通、噪音是否过大、观众是否带来太大的压力。(3)运动规则不熟悉或没有遵守规则:不遵守运动规则,做出危险的动作,以及运动时互相推挤,剧烈碰撞,很容易造成伤害。每项运动都有其规则,以维持比赛的秩序及进行。一些身体接触性的运动,常因对手故意或无意的犯规,而造成运动伤害。(4)装备不足:大部分运动皆有其特定的装备,用以保护运动员,例如:头盔、鞋子、护膝、护肘等,如装备不足容易受伤。(5)身心状况不佳或是过度疲劳:疲劳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就会受伤。(6)运动太过剧烈,错估自己能力:超过自己的体能负荷,高估自己能力,做出超出体能极限的动作而导致受伤。(7)器材损坏造成意外事件:使用的器材损坏而造成运动伤害。四、运动伤害的预防:1.预防重于治疗,而‘事先充分准备’是最佳的预防手段。2.培养锻炼良好的体能。3.事前准备并检查运动器材与设备。4.适当的热身与收操。五、学生发问及问题讨论、意见交流。第二节教学活动一、运用实物投影机、图片介绍、讲解国小运动伤害的类别及处理:(一)骨折:骨折是指身体骨骼折断。骨折是指骨头因强烈的力量施于其上,而使骨头失去连续性,如车祸、跌倒,通常周围软组织也会发生损伤,大多数骨折是不会致命的,孩童最易引起骨折的部位是肘、手腕、锁骨、小腿等而老年人跌倒、滑倒或遭遇其他小意外,臀部和股部、脚部及腿部等是最易骨折的部位。多数骨折的愈合需4至12周。1.要判断有没有骨折,可用下列几个要点:(1)身体变形:一般而言,骨折的部位会变形,而且骨骼内引起的出血和骨骼周围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会使该部位肿胀。手脚骨折时会弯曲成<字型,形状有时会扭转或变短。骨盆或大腿骨的骨折时,骨折那一脚会变短,且举不起来。(2)感觉疼痛:虽然外表没有损伤但如有剧烈的疼痛,就一定是骨折了。(3)手指、手臂不能弯曲,脚不能走路,轻捏患部能感觉出骨头碎了,有时也能听到骨头相触的声音。2.骨折分类:(1)单纯骨折(闭锁性骨折):系骨头折断,但未穿过皮肤与组织。骨折部位还有皮肤、肌肉保护。(2)复杂骨折(开放性骨折):骨骼折断,并穿过皮肤与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