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实现教学活动游戏化组织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认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幼儿每天开展户外活动的时间至少为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为三小时”。随后,2012年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时至今日,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之间的关系依然是幼教界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2、在农村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幼儿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轻游戏”的现象,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已经向人们证明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保障幼儿充分享受游戏,快乐成长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但受传统经验的影响,游戏大多数时候还是充当了“配角”的角色。3、《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然而,如何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在幼儿园的“教”与“学”中如何融入游戏的形式、游戏的要素、游戏的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自由的享受教育?而本研究课题意图就是对“合情合理”、合教育目的的幼儿教育方式的追寻。(二)研究的价值本课题拟在《指南》背景下,对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的反思引起理论层面对“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探究,最终归结于在《纲要》理论指导和《指南》背景下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指导,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意义。1、理论意义:在《指南》背景下,对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探索一方面可以丰富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实践的研究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为游戏与幼儿教育教学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更好的认识与发掘游戏的教育价值。2、实践意义:一方面本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角度,通过观察和访谈,调查当前在《指南》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让更多的人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状;另一方面,本研究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教学活动游戏化价值实现的组织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与幼儿学习效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起到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把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图融会贯通,将其融入到游戏中,使传授的教育内容巧妙的渗透到游戏中,将实施教学活动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3、《3-6岁儿童学习月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运用生成策略将游戏有机的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使非游戏化活动游戏化,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二)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研究目标:探索在《指南》背景下将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图融会贯通至游戏的组织策略,使传授的教育内容巧妙的渗透到游戏中,将实施教学活动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使非游戏化活动游戏化,真正实现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的融合,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激发幼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