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乐有道——实用音乐美学》导读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悟乐有道——实用音乐美学》,是一部系统探讨音乐美、音乐审美与音乐审美学习三大问题及其关系的,集科学性、学术性、应用性于一体的音乐美学著作。作为国内首部实用音乐美学,该书以独特的理论架构,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音乐美学与音乐审美教学理应涉及的重要理论及主要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事实上,该书以新颖的观点和表述从总体上尝试了对音乐美学研究模式和音乐审美教学理念的变革性实践。对于该书的特点及独特之处,主要可归纳和疏理为以下几点:一、该书借鉴了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创造性地、系统地研讨了音乐美学及音乐审美教学理应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反映了其研究和写作上的科学性、学术性。实证研究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该方法通过设定一定的理论假说,通过亲自观察事实和进行分析,通过对一定直接经验的有效归纳和总结,从而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在《悟乐有道——实用音乐美学》的研究和写作中,作者不仅注意对一些重要问题及观点的理论研究、论证;而且,还从人类基本情感类型、人类从事音乐创作的基本创作者群体、人类已创作音乐作品的风格、内容在整体上所反映的基本状况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地就相关事实进行关联性观察和研究,理解其事实间具有的共同话语指向,找出事实间固有的互为阐释、互为说明、互为印证的关系并加以归纳、总结,概括其事实本身所反映的基本属性,从而,发现了相关事实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证实了一定的理论假说,提出了其相关研究理应提出的基本理论范畴,为全书的理论建构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比如,作者通过实证研究法的运用[①],发现和论证了人类情感世界自古以来存在的三大基本“情感态度”类型和人类在从事音乐创作时存在的三大基本“创作情感”类型。在此基础上,作者再从理论概念上进行创建性地概括,提出了“自然情感的情感”、“超现实审美的情感”,“理性调控的情感”[②]和“朴实应用的创作情感”、“主观沉浸的创作情感”和“理性构建的创作情感”[③]等理论范畴。——这种研究极其重要,它关系到人们如何正确理解和表述所审美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内容和美学价值。没有这样的研究,我们的音乐美学理论和音乐审美教学研究是较难完善的。此外,为了帮助音乐审美学习者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审美音乐作品所必需的“音乐地标”,该书还提出了所谓“从理式、媒介语、典型作品三向建点地标法”,这是一种能帮助人们以实证的态度和方法去理解、审美音乐的方法,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审美意识和风格流派特征的方法,是一种能帮助人们在头脑中更容易地构建属于自己的音乐审美参照系的方法[④]。从实证研究的原则出发,作者还在具体阐述了相关理论观点之后(全书的后两章),尝试了对所提理论的“自应用”或“自检验”实践,使该书更具有了学术研究本身所应具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总之,该书通过在多个方面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有力提升了该书的科学性。二、该书在梳理、构建一系列音乐理论范畴或审美范畴中,特别注意其研究的开拓性和完整性,使该书更具有了学术性。一部音乐美学著作如果不能帮助人们深入感悟音乐作品的美学属性,这样的著作是存在严重缺陷的。《悟乐有道——实用音乐美学》的作者认为,音乐创作、音乐作品、音乐审美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主客观关系要素及要素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关系是正确把握音乐创作、音乐作品、音乐审美间固有规律的关键,也是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思想情感、形式与风格特征、美学属性的关键。为此,该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梳理了音乐创作、音乐作品、音乐审美间存在的“主客观关系要素及要素关系”,并通过一系列归纳、总结,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理论范畴,从而使事实间固有的关系得到了理论的反映,为全书的科学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譬如:该书通过借鉴柏拉图的“理式”的概念,具体地区分了观念形态的音乐审美意识与具体可感的音乐作品美学属性的不同,进而提出了概括观念层面“音乐审美意识”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