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高考体验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人教版必修31.(·天津文综)“…………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意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仅摭拾泰西皮毛批判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批判洋务派不识国民之原理…”政治之本原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故D项正确。答案:D2.(·福建文综)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在《劝学篇》中提出了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顺应了时代潮流,A项正确;张之洞坚持中国的传统制度和纲常礼教,B、D两项不正确;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应排除。答案:A3.(·重庆文综)“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篇》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从咸丰皇帝这一信息可以排除C项,《天演论)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和《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而且题干信息进一步揭示其影响了后来的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A项《四洲志》与题意不符;D项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不可能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答案:B4.(·安徽文综)“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表明康梁认识到了启发民智的重要,A项正确。“”各国之革政说明康梁吸取了国外改革的经验,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维新变法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更说不上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5.(·四川文综)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举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大旗;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据此可知,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均没有反抗封建专制,A项错误;批判传统文化的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B项错误;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是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C“”“”项错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器物到仿行制度,不断探求强国之路,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6.(·江苏)“一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