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1、质量守恒定律: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微观:、、(2)一定改变宏观:微观:(3)可能改变:【中考思维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2.下图为一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X、Y、R、Z四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右图分析,下了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表示的是化合物C.该反应可表示为Y2+2Z2XRX2+2Z2D.R在该反应中的作用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3.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W反应前质量/g102.216.20.9反应后质量/ga4.48.11.8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B.a=15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D.Z为化合物4.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5.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反应过程反应前反应后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34.3g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6.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B.A不一定是含CO32﹣或HCO3﹣的盐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7.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钠等.下图为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该流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8.美国化学教材把化学反应分为5种类型,除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外,第五种就是燃烧反应——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燃烧反应的是()A、S+O2点燃=S+O2B、CO2+H2O=H2CO3C、HCl+NaOH=NaCl+H2OD、CH4+2O2点燃=CO2+2H2O9.右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1)写出F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2)C和D之间的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A和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的类型属于。1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1)锌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类型是(2)盐酸与碳酸氢按反应:;明显的现象是(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发生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11.李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指出很多反应可以归纳,如: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铜等与硫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都含有硫酸铜和水。同学们兴趣很高,也进行了归纳:(1)甲物质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物中有NaCl和H2O,甲物质可以是____和_____(请填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