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四中2014届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3分)1.在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穿过凛然的朔风,回家。尘俗琐事还在脑海里,盘旋。陡然,一阵深入骨髓()的梅香从路边枝头xí()来,挡住我的脚步,是那样cù()不及防的馥()郁芬芳、素艳雪凝。2.下列每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焕然一新遍稽群籍美轮美奂目不遐接B.破釜沉舟诚惶诚恐众目睽睽莫衷一是C.合辙押韵粗制滥造消声匿迹略胜一筹D.郑重其事获益非浅巧妙绝伦龙吟凤哕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又过端午节,的芦苇带着的水汽,电视里传出的古韵,慈眉善目的外婆仿佛就在我的面前。这甜而不腻的粽子,这的感觉永远都埋藏在心灵深处,无论岁月走过多少年,我们都会与外婆一起过端午节。A.翠绿清香一春濡湿简淡高洁温暖芳香B.一春濡湿温暖芳香简淡高沽翠绿清香C.翠绿清香简淡高洁一春濡湿温暖芳香D.简淡高洁一春濡湿温暖芳香翠绿清香4.下列句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感谢他光临做客,惋惜他即将离去,两种情感都溢于言表,这实在是一次完美的送别了。B.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C.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D.几十年来,作者多次想把心里话向这位知心朋友倾诉,可是都失之交臂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B.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D.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8.名著阅读。(4分)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外祖母本人想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浑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幅像海泡石似得大鼻孔的鼻尖上。(1)这段小说的作者是,小说中的“我”是。(2分)(2)小说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9.默写(7分)(1),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4)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黄发垂髫,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6)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14分)风吹起蒲公英顾晓蕊①十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他一把红棉吉它。母亲是位乡村音乐老师,她轻轻拨动琴弦,流淌出美妙的乐曲。他听得着了迷,缠着母亲教他识谱,教他弹唱。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指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