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一.本周教学内容: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复习过程]一.复习范围:17册第一、二、三、七单元二.考试内容和目标(一)积累运用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汉字。2.认清字形,书写正确、端正、整洁,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3.会读会写常用词语,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运用常用词语。4.能借助单句和复句的相关知识,理解词语,规范语言表达。5.能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6.能了解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7.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8.了解教材中推荐的文学名著。9.背诵默写规定的篇和段。(二)理解感悟1.现代文阅读(1)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2)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3)能根据需要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4)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5)理解并能够说明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6)对文中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2.文言文阅读(1)能够顺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句意。(2)能将文言语段译成现代汉语。(3)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三)表达交流(作文)1.能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感情真挚,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的表达。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3.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充实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说明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有理有据。4.标点符号使用得当,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三.试卷结构积累运用24分其中选择题约占10分理解感悟36分表达交流60分四.复习要点(一)积累运用1.考查注音2.字形正误3.解词4.文学常识5.填空6.选句填空7.修改病句8.考查名著(故事内容、人物分析)9.俗语写话10.仿写句子11.根据材料写结论或写广告词等12.背诵默写(二)文言文阅读以《出师表》和《师说》为复习重点要求:1.确默写2.翻译句子3.理解内容,回答问题4.重点实词虚词的翻译(三)现代文阅读课堂练习: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望柳庄⑴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栽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⑵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春天在哪里?⑶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锹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建青藏公路的总指挥慕生忠将军。⑷还是在修路队伍离开西宁途经湟源县城时,慕生忠买了一百棵杨柳树苗。【甲】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我们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⑸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第二年,这些小苗落地生根,绿茵茵的叶芽把戈壁滩染得翠翠的,叫人看着眼馋。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⑹直到现在,第一次看到望柳庄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天午后,我从拉萨执勤回到格尔木,车刚行驶到转盘路口就抛锚了。我无法承受迎面扑来的风沙无情的撕打,便顺势走向路口的一排平房,站在了房檐下。一抬头,门楣的方砖上“望柳庄”三个红漆大字,格外醒目。也就在这时候,我发现平房前的沙滩上横七竖八地半躺半立着一棵棵树苗。这就是将军带领大家栽的那些柳树,有的已经被沙土埋得不见真面目了。这些树站在冬风与春风之间,经受着风沙的考验,他们要告别寒冬实在不容易;要把春天迎来,路途也很艰难。在我的感觉里,他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①。此时,昆仑莽原突然间变得亲切起来,我的眼前仿佛绿树成荫,鲜花遍地。⑺风沙还是那么大,可它绝对吹不走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⑻听说,当风沙停止以后,慕生忠带着同志们把那些倒地的树苗一棵一棵都扶了起来,培好土。【乙】他边收拾残局边对大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