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地理第一卷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请把答案写到试卷最后表格内,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第二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C.只有秋汛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2.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3.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是()A.黄河B.淮河C.长江D.珠江4.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年降水量的是()A.680mmB.850mmC.960mmD.1050mm5.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乙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A.-2℃B.3℃C.-4℃D.-5℃6.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多旱地,以种植小麦为主,一年三熟B.乙地多水田,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C.甲地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D.乙地盛产苹果等水果7.青藏地区与其他区域界限确定的主导冈素是()A.地形因素B.经济因素C.交通因素D.纬度因素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我国北方多省份遭遇严重干旱。下图为2011年年初的特旱形势图,读图回答题。8.遭受特旱灾害的省份有()A、江苏、山东、山西、河北B、山东、山西、湖北、陕西C、江苏、安徽、山东、河南D、山东、安徽、河北、山西9.为减轻此次旱灾对冬小麦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①打机井灌溉②适时人工增雨③修建水库等农田水利设施④跨流域调水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0.造成“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差异的主要原因()A.纬度位置B.风俗习惯C.地形地势D.农业政策读“我国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题。1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理区域是()A.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B.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12.四地中,丙地夏季气温最低,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B.纬度低C.身居内陆D.靠近沿海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3.确定图中①地区与②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热量C.降水D.地势高低14.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春联“林海雪原,沃野龙江麦浪滔”描述的区域是()A.①B.②C.③D.④15.下列关于我国④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不受冬季风的影响C.同时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夏季风的影响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梅雨、春旱16.图中所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17.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是()①钢铁工业②机械制造业③海洋渔业④畜牧业⑤造船业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⑤18.下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中,可行的有()①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②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③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④进一步加大资源开采力度⑤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读“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19.常被称为“黄土地”的有()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南方地区D.华北平原20.下列语句,描述东北三省的有()A.“白山黑水”B.“世界屋脊”C.“水果之乡”D.“北大仓”21.北方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有()A.水稻B.甜菜C.小麦D.玉米读“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工业中心和交通”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22.东北有中国最大的()A.城市群B.重工业基地C.铁路交通枢纽D.国际航空港23.东北许多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依托()A.便捷的水运条件B.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丰富的自然资源D.先进的高科技条件24.20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其原因有()A.资源储量增加B.生产设备先进C.产业结构单一D.生产成本下降25.在东北地区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航空B.公路C.铁路D.水运读“我国大兴安岭某段及东西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26.大兴安岭两侧都有少数民族聚居,下列属于在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