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要掌握哪四个学习领域知识编者按:同学们,当你拿到本学年度考试说明(思想品德)部分时,会发现在内容目标与要求部分分为三大知识板块,每一板块又分为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领域。为什么这样编排?这是因为编者希望我们在初中每一学年学到的知识能和我们逐步拓展的初中生活相适应,有助于及时帮助我们解决在初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便于同学们复习,我们将安排2次考试说明解读:一是整理内容与目标要求中的四个学习领域的知识,一是把考试说明中的易混知识点作个比较。一、心理健康、道德领域1.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1)情绪分为喜、怒、哀、惧。学会用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2)学会独立思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盲目从众,跟随“群体”从事无意义甚至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动,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社会寻求帮助,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3)生活中难免有困难和逆境。应对挫折要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采取恰当解决办法,激发探索创新热情,学会自我疏导。2.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人的个性、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和途径都是多样的。生命是可贵的,我们既要学会关爱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要珍惜我们的生命,努力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3.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1)理解自尊和知耻。尊重他人是自尊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做到自尊要看重自己的人格,拥有豁达开朗的态度,从尊重他人中获得自尊。(2)自信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努力增强信心和实力,做自信的中国人。(3)培养自立应该告别依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小事做起,大胆投身社会实践。(4)实现自强和成功要树立坚定理想,战胜自己弱点,扬长避短。4.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与同学朋友交往、与异性交往、与教师有效沟通。(1)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的应尽义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还要孝敬长辈。与父母进行沟通,要彼此了解,尊重理解,换位思考,求同存异。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学会赞美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与父母不必太计较。(2)对于友情,要明智而谨慎地把握,交友要平等互惠、宽容、坦诚和坚持原则。(3)与异性同学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4)与教师沟通应学会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老师的表扬要再接再厉,老师的批评是爱护,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谅老师的错误;还要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5.礼貌,合作,宽容,平等,尊重,诚信(1)我们与人交往应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文明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上。(2)合作与竞争相互依存。鼓励成员间的竞争,向竞争对手学习,相互促进,要体现“双赢”原则。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3)共同生活需要关心、尊重、宽容和相互理解与帮助。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宽容利人利己。(4)公民是平等的。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有独立意识,都有做人的尊严。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5)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6)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努力做诚信的人;要坚持实事求是,站在多数人一边,站在长远利益一边,站在法律一边。6.公平正义(1)公平能够实现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公平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使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有了保障;有了公平,才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树立公平意识,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