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偶考点: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发展及发展趋势创新的社会作用2.常考点:量变和质变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否定观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3.必考点:联系的特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向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2015·全国卷Ⅱ,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对苏轼的《琴诗》的理解。首先,琴声是人为事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①正确;②否认了人的主观世界对琴声的感受与影响,排除;琴、指、琴声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正确;美妙的音乐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④只看到了指与琴的关系,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2.(2014·课标全国卷Ⅰ,21)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本题的题眼是斯班瑟的“胶水”发明与弗雷“不干胶记事贴”的发明,“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符合题意;发明创造要改变事物的状态及联系的方式,①错误;联系有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事物的偶然性无法排除,③错误;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符合题意。]考向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3.(2015·全国卷Ⅱ,2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导学号:23192118】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本题要求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①②符合题意。③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说法错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还没有最终形成,④不符合现实。]把握问题的“时态”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对其解决过程的分析要注意其“时态”,是“现在进行时”——解决之中,还是“现在完成时”——已经解决。本题后两个设问就是错在“时态”上。考向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4.(2014·课标全国卷Ⅰ,20)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