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走向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在“一标多本”的新形势下,各地根据实际需要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有所不同,但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虽形式不同,但精神实质,培养的语文能力进而达到的要求却是一样的,都是注重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强调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再应用到生活中来,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些内容也将是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二、把握考试题型,做到有的放矢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的题型,可谓是在稳定中又有发展变化,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板块式。即由“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大板块构成;二是题型侧重式,即按照语文试题的不同题型和考查的能力层次分为“A卷”、“B卷”。“A卷”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居多;“B卷”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表现为仿写题、简答题、赏析题、评价题、信息筛选题、学科渗透题、语段修改题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答题要领具体阐述如下:1.选择题:主要考查汉语拼音的拼写规范及汉字的识记、词义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评价等。这类题约占试卷分数的15%左右。答这类题的要领就是要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2.填空题:这类题主要用来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背诵积累,文体文化知识的识记,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以及有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等。答这类题之前一定要先仔细看清题意,明确试题要求,对所填的内容经过认真地分析、提炼,然后再答题。3.简答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简单地评价作品的能力。答这类题时,要按照试题要求和暗示的条件,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答题要准确扼要,不能有歧义,更不能答非所问,风马牛不相及。4.句式仿写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此类题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我们在仿写时不仅要形似(和例句字数相等,结构一致),而且更要神似(风格、意境和例句保持一致)。5.赏析题:这类题主要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段落或古诗名句从语言、写法、作用等方面作分析,谈体会。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是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答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一个方面作具体的分析,一定要一语中的,要言不烦。6.要点概括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要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这类题时首先要明确要点所在的位置(即哪一段),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筛选,选择出符合试题要求的内容。7.学科渗透题:这是近两年以来新出现的,且有星火燎原之势的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即运用语言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依据题意去品读图表,依据要求作出相应的分析和概括,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去解释相关知识的原理、内涵。8.写作、修改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成文、创新思维的能力。最近两年的作文命题更加开放,除了前两年的话题作文风行一时之外,现在又出现了选题作文,进一步降低了作文的难度,使我们在写作文时更加有话可说。三、明确考查目标,提升各种能力中考语文试卷一般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评价能力等几项内容。考查的内容一般体现在:(一)语文基础知识(重在考查积累与运用)1.语音要求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见字的读音,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律。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汉字的认读和拼读,以及借助汉语拼音书写汉字和纠正方言方音上。2.汉字考查的目标往往是能辨析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其中,汉字的规范书写问题近两年来已受到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估计2006年这个趋势将更加明显。3.词语近两年考查词语方面的题型绝大多数是选择题,偏重于对词语运用是否恰当作出判断,或是根据语境选词填空等。有一些省市将词语放在“现代文阅读”里考查,侧重于检测对基本课文的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及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等。4.标点主要是考查学生正确地使用常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只是考查方式有所不同:有的省市将标点符号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