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莱芜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一1C一12O一16Na一23S一32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2.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A.化合物B.混合物C.纯净物D.单质3.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若需取用48g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A.100mL的量筒B.托盘天平C.50mL的量筒D.50mL的烧杯4.下列是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从海水制备精盐的流程图:此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A.蒸发B.结晶C.过滤D.蒸馏5.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8.下列各组物质:①食醋与纯碱;②胆矾与食盐水;③熟石灰与硫酸铵;④银与硝酸铜溶液;⑤铁与稀硫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应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B.对于化学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C.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D.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之一,周期表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性质呈规律性变化10.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A.消耗铁粉的质量B.溶液的总质量C.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l5分)11.(2分)现有60℃的饱和NaCl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③NaCl的质量分数;④60℃时NaCl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4分)某学习小组,为探究“祥云”火炬中燃料的组成,取此燃料在纯氧中充分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燃料中一定含________元素,可能含________元素。若所取燃料的质量是4.4克,测得生成水的质量是7.2克,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3.2克,则该燃料含________元素,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13.(4分)已知,在水溶液中,乙醇(C2H5OH)不发生电离;溴化氢(HBr)电离产生氢离子(H+)和溴离子(Br一);氢氧化钠电离产生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这三种溶液的组成推断,医用酒精(含乙醇75%的水溶液)显_________性,溴化氢的水溶液显________性。(2)写出上述物质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用化学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4分)人类在利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的过程中,总是用一系列的科学观念作为指导,以铁的冶炼为例,请把左列中解决生产问题的措施与右列中对应的科学观念用连线连接起来:措施科学观念在自然界中寻找含铁元素的矿物作为生产原料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的绿色化学观念对废水、废气、废渣加以净化处理或开发利用元素守恒的观念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科学技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