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2014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素质调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货币B焚书坑儒C设立丞相等三公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A修长城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3.导致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B生产方式的改变C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D私有财产的出现()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的措施是A奖励战功B奖励耕织C土地私有D推行县制()5.实物能佐证历史,右图商鞅方升这一历史实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中哪一举措?A推行县制B统一度量衡C承认土地私有D奖励军功()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7.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A董仲舒B主父偃C卫青D司马相如()8.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了改革,孝文帝属于哪一民族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9.(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10.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C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12.小明将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善于纳谏B知人善任C创立科举D纳物代役()13.“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这首词中称颂的是哪位皇帝?A汉武帝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14.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选才D知人善任()15.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具有“贞观遗风”的封建帝王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1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该诗反映了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繁荣景象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7.唐朝时,政府中的六部归属于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省()18.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趋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繁盛与危机前夜()1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和唐朝B西汉和唐朝C秦朝和明朝D西汉和清朝()20.小明自主学习了“科举制的演变”这一专题,他的学习笔记中错误的是A诞生于隋朝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D新文化运动后废除()2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已经转到了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淮河流域D珠江流域()22.一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3.今天,我国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国务院,而元朝中央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A军机处B中书省C尚书省D行中书省()24.元代设立的管辖地方的行政机构是A郡县制B中书省C行中书省D尚书省()25.元代中央管理农业的机构是A司农司B中书省C市舶司D行省()26.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①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