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得师———(明)唐甄第2课时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4.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开心自主预习,轻松搞定基础。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②标准:g溶剂;③状态:达到;④单位:。(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或。(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Ca(OH)2。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随压强的增大而。3.和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物质,一般用的方法得到晶体。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物质,一般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重难疑点,一网打尽。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一定温度下的a、b、c的不饱和溶液,分别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a溶液B.b溶液C.c溶液D.a溶液和c溶液5.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獉獉獉的是()。A.狋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狋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6.右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狋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B.狋2℃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C.狋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狋2℃,变为不饱和溶液九年级化学(下)D.狋1℃时,Y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狋2℃,变为饱和溶液7.物质X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X可能是()。A.NaClB.CO2C.Ca(OH)2D.KNO38.下列方法不能增加鱼池中水的含氧量的是()。A.用泵把水喷向空中再落入鱼池中B.向鱼池中通入空气C.冬季结冰时在冰面上打很多洞D.往鱼池里加新鲜水草9.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有下列可供选择的操作步骤:a.溶解b.结晶c.蒸发d.降温e.热水溶解f.过滤g.趁热过滤(1)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出硝酸钾晶体,采用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填序号,下同)。(2)从氯化钠和硝酸钾(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出氯化钠晶体,采用的操作步骤是。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10.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冬天捞碱”。11.下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甲图中,狋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2)狋2℃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3)如图乙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12.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狋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将狋2℃时的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无溶质析出的是。(3)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第2课时1.(1)100温度100饱和克(2)在20℃时,100g水里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