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及效果爱尔丝博士是一位研究运动治疗的心理学家。她在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后,设计了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和开发了众多的训练器材,以改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如今,感觉统合训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治疗问题儿童采用的方法,而且成为促使正常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实际上,感觉统合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因为感觉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中最基础的概念。儿童最初的学习都是由最简单的感觉开始的,例如,通过触摸感觉物体的形状、软硬程度,从而形成对物体的具体概念;通过视觉观察可以知道物体的大小、形状等。正如前面所讲过的,感觉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家长要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就需要遵循孩子大脑发展的内在规律,应用感觉与感觉统合教育促使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进而达到注意力、思维能力等高级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1、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形式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促使孩子在感觉运动的中产生自主的适应过程,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大脑各区域分级地发生感觉、运动整合,在整合中促进各脑区神经细胞的成熟、神经细胞间通路的形成。可见,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促进大脑发育的游戏。爱尔丝认为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改善大脑功能,训练的关键在于感觉的输入,特别强调触觉、前庭觉、本体感觉的刺激。当不同的感受系统同时受到有规律的刺激,中枢会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相应的运动中枢对感觉信息作出反应,安排肌肉活动和运动,同时运动中枢还预先通知感觉器官,通过感觉器官的反馈调节肌肉关节的运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一节中提到的“运动计划”作用,它需要孩子的全身心的积极运作。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以游戏的方式使儿童乐意参加,促使他们在游戏形式的活动中,愉快、自然地发生身心的适应。可见,感觉统合训练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而是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训练。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游戏中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更复杂的身心任务进行挑战。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意志、想象进行挑战。因此,感觉统合训练是一项全身心的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为了使儿童充分感知各种刺激,在大脑进行感觉的统合,并作出适应性反应,因此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是采取游戏的形式,令孩子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同时游戏的项目是个别化、针对性的设计。3~7岁儿童活动的主导形式是游戏,因此感觉统合训练因势利导以游戏来引导儿童积极参与训练,激发儿童对训练项目的兴趣,在游戏中能促使儿童坚持活动。游戏并能调动儿童各种感觉活动的兴奋、协调、整合。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不是刻板单调的教导儿童活动,而是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游戏训练。但是单是随意游戏并不能达到矫治儿童学习困难、情绪、行为问题,不能促发大脑的各种感觉充分有效整合。因此感觉统合训练项目还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生或治疗师针对儿童的个别、特殊性发展状况设计的。各年龄段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上各具鲜明特征,即使同年龄儿童发展也会不平衡,具有他独特的特点。特别是那些有着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更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各个儿童自身的特点,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选择和设计特定环境项目,让孩子于特定的环境交互作用,从而刺激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因此感觉统合训练是科学、系统的、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2、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要发挥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切实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必须遵循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注意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1)让儿童体验到游戏、玩乐,而不是被动的训练儿童的任何学习都必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