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3页)2017-2018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第三节基础题(pdf有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世界冶金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早在距今2000余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述,此乃现代湿法冶金术之先驱.从现代化学观点理解,“曾青”应赋予的最恰当涵义为()A.铜(单质)B.硫酸铜(溶液)C.铜的化合物D.可溶性铜盐(溶液)2.中华民族在世界冶金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种方法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从现代化学的观点理解,这句话的涵义是()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单质B.氧化铜在单质铁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铜C.铜绿(碱式碳酸铜)和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铜D.单质铁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3.“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因为它们属于()A.氧化物B.化合物C.混合物D.金属或合金4.下列生活垃圾可跟铝制易拉罐归为一类回收的是()A.废旧书报B.旧玻璃瓶C.废弃铁锅D.一次性塑料饭盒5.下列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东汉晚期马踏飞燕的青铜B.第2页(共23页)纳米铜C.河北沧州铁狮子的生铁D.铁矿石6.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青铜B.铁矿石C.焊锡D.铜7.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红色固体变黑B.硫在氧气中燃烧有蓝紫色火焰C.铁丝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得到黄色溶液D.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8.做完CO还原Fe2O3的实验后,清洗试管壁上留下的黑色物质时可选用的方法是()A.用大量水边洗边冲B.用盐酸清洗后,再用水冲洗C.用肥皂水清洗后,再用水冲洗D.用试管刷上下、左右猛烈刷9.图为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的实验装置,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CO的实际用量要大于理论计算值第3页(共23页)B.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再点燃酒精灯C.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为黑色粉末变红D.此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10.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高炉炼得的铁为纯铁B.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C.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D.“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11.下列与铁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炼铁是把单质铁变成氧化铁的过程B.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C.用铁矿石与焦炭在高炉内炼钢D.铁制污水管道可常用废酸液冲洗12.炼铁的主要原料是()①铁矿石②石灰石③焦炭④一氧化碳.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3.关于木炭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比较,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A.氧化铜都发生了还原反应B.反应现象基本相同C.反应装置有明显不同D.两个反应产物不同14.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与黑色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都属于置换反应B.都有红色物质生成C.反应都需加热D.反应中氧化铜都是氧化剂15.使炭粉和一氧化碳分别跟足量的氧化铜完全反应,还原剂被氧化的产物都是CO2,若要使生成铜的质量相同,则消耗炭粉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是()A.3:7B.7:3C.3:14D.14:316.下列金属通常需要用电解的方法才能制取的是()A.锰B.镁C.铁D.铅17.西汉时期已经发现湿法冶铜的方法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B.木炭还原氧化铜第4页(共23页)C.一氧化碳还原铜D.铁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18.很多金属的冶炼方法各有不同,假设想要从金属的矿物中获得铝,你认为应当采用的方法是()A.直接加热法B.热还原法C.电解法D.高温加热法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氢、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B.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含碳量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20.下列对相关物质性质或性能的描述或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B.CO与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质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D.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氧气浓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