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钢二路小学四年级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课题小数的性质课型新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2、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引出新课1.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2.找等量关系。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3.思考探索。(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板书如下:(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二、知识超市,探究新知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师生笔记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7.判断练习。三、课堂小结,突出重点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四、知识反馈,尝试练习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3.90.3001.80005005.7800.0040102.02060.06五、知识过关,确保双基练习九1、2、3六、板书设计例1:1dm=10cm=100mm例2:0.3=0.3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后反思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