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第一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案课型:新授课题:滑轮(2)日期:主备人:魏治宏刘建明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滑轮组的作用.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滑轮组的作用。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使用定滑轮_______省力.但是__________改变力的力向(填“能”或“不能”)。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杠杆,请在图甲中标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_______的力,但是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变力的力向。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杠杆,请在图乙中标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3.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方案画在下面的方框里。二、课堂学习研讨(一)设问引入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力。如果要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该怎么办?(二)新课学习1.滑轮组实际使用中,人们常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这样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定义:由组合而成的装置。2.滑轮组的特点按下图所示的两种方式组装滑轮组,拉弹簧测力计,数一数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股,把匀速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F与物重G相比较,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升高的距离h相比较,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学校网址:http://www.jsyzyz.com/教师评价1扬中市第一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结论】承担物重、动滑轮重的绳子的股数为n①不计动滑轮重、绳重以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F=G物。若动滑轮重不能忽略,F=(G动+G物)。②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等于钩码移动的距离的。S拉=h物③动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等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的n倍。(V拉=V物)交流讨论:若滑轮组水平使用时,公式将如何变化呢?除此以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3.滑轮组的装配思考:对同一滑轮组,若绳子起点在动滑轮上,则有(填奇、偶)数段绳子承担物重;若绳子起点在定滑轮上,则有(填奇、偶)数段绳子承担物重.【结论】由关系式F=1/nG,当n为奇数时,绳子在滑轮上打结开始绕;当n为偶数时,绳子在滑轮上打结开始绕,也就是按“奇动偶定”的方法绕绳子。注意:在绕线时,每个轮槽只能绕过一根绳子,并且由内到外依次绕线,画图时线要用刻度尺画直线,因为滑轮组下面的动滑轮和货物受重力,将线拉直了,所以画出的线是直线.4.例题精讲例1.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几图的滑轮组绕线.例2.如图所示,物体A以1m/s的速度匀速运动,已知F=100N,不计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求:(1)物体A受到地面的阻力;(2)在5s内,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例3.某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为G=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h=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动滑轮重;(2)若再增加150N的重物,要使物体匀速上升,作用在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学校网址:http://www.jsyzyz.com/实验次数承担物重、动滑轮重绳子的股数n钩码所受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重物升高的距离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F=1/2GF=1/3GF=1/5GF=1/4GF=1/3GF=1/4G扬中市第一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案课题:11.2滑轮(第2课时)【课堂检测】班级姓名1.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给出两组滑轮组(a)、(b),若它们分别提起同一重物,请画出其中最省力的一组滑轮组的绕绳方法.(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a)(b)3.如下四图,分别用不同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800N的物体时,则F1=,F2=,F3=,F4=。(不计绳重、动滑轮重以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4.如下左图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恰好平衡,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在a、b下面再加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A.a下降B.a上升C.仍保持平衡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5.如上右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和绳重,如果物体重力分别是G1和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