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南省第五届“三优联评”教师说课比赛《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湘潭市岳塘区湘钢二中王文辉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叫王文辉,来自湘潭市岳塘区湘钢二中。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线的判定》,选自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3.5.1的内容。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平行线的判定》是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3.5.1的内容,共有三个判定定理,教材上安排成两节课进行。对于七年二期的学生,他们在小学就接触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在七年一期接触了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四面体等图形及定义,还学会了用七巧板拼凑正方形等各种图形,完全有能力把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在一节课内消化掉。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平行线”充满好奇,加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在八年级九年级乃至高中阶段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在宏观上把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能力,对他们现在和以后的学习都是相当必要和重要的。因此,本次教学意图尝试把两节课的内容做成一节课完成。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探索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分工与合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培养学生宏观把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平行线判定的探究,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对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与练习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尤其是其中的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认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情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及早实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价值。通过学习平行线1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教材上明确给出了定理的证明过程.而且直接运用了因为所以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对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渗透。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学生对推理证明的过程,开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渐地接触过程中,能最终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并能在推理论证及运用中正确地应用它们。由于学生还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用的时候容易错。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由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二、说教法由本节的重点、难点分析可知,这节课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应用,要有一定的综合性,推理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知识多,也有了一些难度。但考虑到学生毕竟是初一学生,进度不可过快,知识深度也要把握好,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多创造一些情境,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浅入深出地学习、理解、应用,帮助学生学好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主要教法如下:1、设置情境法:美妙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远比教师的说教吸引学生;数学课不方便在户外上,就把户外的东西“搬进来”利用。现代电教设备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可以让数学课真正“活”起来。2、设疑讨论法:适时设问,浅入深出,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研究,提倡目的较为明确的讨论,既鼓励学生有独特个性的表达,又强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学习的喜悦。3、抛砖引玉法:任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这是教学要达到的较高境界。但要确保教学任务按计划完成,这自由的“度”就要把握好。“抛砖”就是较好的办法之一。也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与提醒,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