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二课时孙佳伟一、课前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火星,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孪生兄弟”呀?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呢?二、精读分析(一)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师: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依据在哪里?【预设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亚马孙河。”(1)谁来解释一下河床?(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板画)(2)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生: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说明火星上曾经有水。师:这河床宽达——生:几十千米。师:我们学校从南门到北门的距离是250米,10千米就有40个南门到北门的距离,想想,若是把我们这么大一座学校放置在这河床中,才多大点儿呀(板画)师: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到了什么?生:河床很宽,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师:(出示图片),瞧,这就是亚马孙河,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长度仅次于尼罗河,约6400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河。看来这火星上的河床,的确——生:很宽!(3)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火星上水多的特点!(指名朗读第一句。)生:读【预设2】“2004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推断。”(1)师: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科学家。(2)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师:我们能把“曾经”去掉吗?生:不能,火星上曾经有过水,并不表明现在的火星表面仍然有水,所以不能去掉。师:对!科学知识短文要力求用词准确。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二)第三至五自然段(1)师: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预设1】“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板书:彗星与陨石带去的)(1)师:这些彗星和陨石是如何来到火星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生:读师:“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生:指家中日常的饭食,比喻极为平常的事情。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呢?生: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师:看来,替换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师: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生:“家常便饭”更好。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形象。(2)师:谁来为我们读一读第3、4小节,让我们共同想象一下陨石撞击火星的画面。(指读)生:读【预设2】“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板书:潜藏在一些矿物中)(1)探讨海洋形成的过程师:矿物中的水是经过怎样的步骤才汇聚形成湖泊的呢?快速在文中找找答案。生:当火山爆发.........和海洋师:这段话比较难懂。同桌间先交流下,找准关键词,理一下步骤。生:交流师:指一两位同学进行阐述,师引导板画(板画:火山爆发——分离出水——蒸气(飘散在空中)——雨水——湖泊、海洋(2)引读:这个推测同样得到了科学研究的证实。(引读: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仿佛可以听到——。)(3)想象说话: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4)总结: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火星与地球这兄弟俩不但长得像,而且还都有水的存在,(手指课题),难怪作者说——(学生齐读课题)(三)第六至第八自然段(1)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地球和火星这对孪生兄弟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你知道它俩有什么不同吗?(地球留住了水,而火星却没有留住。)(2)火星为什么没有留住水呢?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的第7小节,找出答案。生:读师:谁来给我们讲讲火星为什么没能留住水?生:(师板画)(3)感受生动文字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一读这段话,找出你认为特别精彩的词句,在一旁写下你的感受(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