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生》教学设计一、展示课题二、关于人生的名言1、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2、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歌德说:“只有经历过人生的辛苦才知道人生的真价。”4、巴金说:“我常将生命比之于流水。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以达到那惟一的生命之海。”5、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6、萨拉(意大利AC米兰队担任主力右后卫)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三、走近作者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四、检查预习情况(二)解释词语:1停滞不前:受到阻碍,不能顺利的进行和发展。2乐此不疲: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3粉身碎骨:身体粉碎,指死。形容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4赏心悦目: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愉快。5微不足道: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6瞻望: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或往将来看。五、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想一想文中都从哪些方面为喻来写人生,分几个场面来写?交流初读本文的感受。1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六、问题探究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切?为什么?这个比喻较为恰切。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比喻)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设喻奇特)2.“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3.“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4、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有什么样的精神?是指什么样的人?你可以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吗?5、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6、简介阿基米德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攻陷叙拉古,正在聚精会神研究科学问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蛮横的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7、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举一些具体的例子。2一是贪欲: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二是坚强: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撒大帝、秦始皇、汉武帝等。)①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罗马,暴君沙拉大肆搜捕他在政治上的敌人,年轻的恺撒因为受到牵连而被捕,沙拉命令手下将军庞培处死恺撒,但庞培被恺撒的英勇气概所感动,悄悄让他连夜出逃。沙拉死后他回到罗马,他的女儿朱莉娅为帮助父亲在政治上发展,委身于庞培,恺撒终于登上权力的宝座,与庞培共同统治罗马。埃及女王以身相许,恺撒由此得以将埃及疆土并入罗马。但最终,在元老院,恺撒死于布鲁托斯等人的匕首下,此后罗马正式进入帝制。年輕時的凱薩,不畏強權,征戰無數,終於順利征服羅馬,稱霸大帝。②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