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反思、查漏补缺》教案第17课时时间2016年10月12日主备人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前面知识;2、过程与方法:复习加题目解析加及时反思;3、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整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抓住学生学习漏洞,重点突破;解决办法:选择、填空、综合题分题解析,重点介绍学习方法;教学过程:1.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自转公转轨道赤道面黄道面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逆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平均30千米/小时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更替:昼夜现象不是自传产生的,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随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夜半球进去昼半球-----晨线晨昏线的判读随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从昼半球进去夜半球-----昏线(2)时间差异①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是不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越早,值越大。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②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11西时区+1中时区+11东时区+东西十二区;时区数=经度数/15;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区时;每隔一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③日期变更线:两条日界线将全球分为两个不同的日期;一条是自然日界线:为0时所在的经线(经度数是不确定的);自西向东跨过日期加一天;一条是人为日界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º经线重合);自西向东跨过日期减一天;(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大小:赤道向两极增大方向:北半球右偏(相对于原来运动的方向的右边)南半球左偏(相对于原来运动方向的左边)赤道上不偏向3.地球自转轨道和公转轨道的夹角,即黄赤交角(23º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移动情况如图1-1-1所示: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两极既无极昼也无极夜;达标检测:英才园地,课时作业反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