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书法课教案课题:砚边漫步(共2课时)☆课型:单一课☆教法:欣赏、讲授、练习与思考交流结合☆教学目标:1、理解书法的审美价值。2、了解书法发展史。3、了解书法工具材料。4、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教学重点:了解书法发展史。☆教学难点:感受、理解书法的审美价值。☆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和书写工具材料;学生准备教材,毛笔等练习工具。☆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毛笔、墨、米格纸、教材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2、用课件演示书法艺术在学校的应用:校名、楼名、馆名、亭名、文化墙、文化石及校园书法活动等,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并让学生意识到书法就在自己的身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指出: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书法的基础知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第一课砚边漫步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高中书法教材第一课《砚边漫步》讲的是书法艺术的基础知识,安排2节课的学习时间,主要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一)教师向学生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1、书法的含义及审美特征?2、汉字与书法的关系及书法发展简史?(二)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教材文字内容、欣赏教材所刊书法图片,感悟新知。(三)教师重点讲授(点播幻灯片)幻灯片一:书法的定义和审美价值·书法定义:书法是特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一门以线造型的视觉艺术。·书法审美价值:1、外在的直观形式美(包括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2、内在的深层意蕴美(包括哲理、情感)幻灯片二:汉字与书法发展简史11、古文字系统: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小篆(是不自觉书法时期,统称为篆书)2、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是自觉书法时期)幻灯片三: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1、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2、金文:是指商、周时钟、鼎等青铜器上的镌铸文字,亦称钟鼎文、大篆。3、简帛文:是指战国时期用毛笔写在竹片、木条或丝织品上的文字。4、小篆:是指秦朝对大篆经过省改产生的文字。5、隶书:是指汉朝时期由篆书快写、草化发展而来的方块书体。6、草书:是点画线条连写的书体,是在对正体的篆书和隶书进行草率简约地书写运用中逐渐产生而形成的。7、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书体,有行楷、行草之分。8、楷书:是由隶书省减发展而来的一种合乎规范的榜样模范之书体,又叫真书、正书。(结合牛、羊、马等范字图例边欣赏边讲述边书写示范)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书法的审美价值、感受书体演变的特点,教师安排如下两组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其一:欣赏教材第2页中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清平乐·六盘山》,尝试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了解其他同学的感受。其二:观察教材第4页中所列举的5个“平”字,尝试分辨它们各属于哪种书体。四、课堂评价2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结合板书,让学生着重了解书法发展史,感受、理解书法的审美价值,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不仅是获得视觉的快感,而且陶冶情操,能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师安排下节课学具准备。附:板书设计第一课砚边漫步——书法概说书法定义:书法是特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一门以线造型的视觉艺术。书法审美价值:外在的直观形式美(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内在的深层意蕴美(哲理、情感)汉字书法发展史: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小篆(古文字系统,不自觉书法,统称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今文字系统,自觉书法)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安定课堂纪律,检查学具准备。2、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并向学生提问:⑴我国书法艺术的工具材料主要有哪些?⑵毛笔书法的书写姿势有哪些规范?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一)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教材第5—6页文字内容、欣赏教材所刊书法图片,感悟新知。(二)教师讲授示范(点播幻灯片)幻灯片一:书法的工具材料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2、其他:笔洗笔筒笔架镇纸(教师边讲边演示有关实物,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