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双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关于“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探索建设与XX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物流体系,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自5月上旬开始,深入经开区、XX镇、XX镇及部分物流经营主体与相关企业实地调研,召开多个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和建议,并赴外地考察学习,形成本报告。一、基本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异军突起,为畅通经济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保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我市现代物流蓬勃发展。1.物流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一是贯通物流“大动脉”。全市将拥有2条国道、3条高速和5个高速出口,合九铁路、合安九高铁贯穿全境,建成省县乡村道路4000余公里,顺利实现了物流“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的有机结合。二是打通物流“中梗阻”。目前,我市拥有登记注册货运物流公司和个体户221家,办理道路运输许可的货运公司30家,邮政寄递企业12家,拥有4.5吨以上货运车辆382台,货物年周转量11000万吨公里。三是畅通物流“微循环”。推进XX和沐物流与43家社会物流、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日均揽件派件超15万件,开通17条物流配送线路,覆盖所有行政村。邮政开通全市干线邮路5条,农村普服投递段道37条,29条农村末梢邮路实现机动车投递。2.三级物流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物流配送中心发挥枢纽作用。2017年,支持XX邮政分公司在中合产业园建成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的市级物流配送中心,顺利实现了包裹快递分拣转运、工业品转运配送等功能作用。二是乡镇分拨中心发挥桥梁作用。我市拥有XX四个乡镇分拨中心,全面辐射全市16个乡镇,大大缩短了流通时间,提升了物流效率。三是物流触角向基层延伸。邮政物流配送中心在农村设立物流站点237处,自提点167个,全市183个村居均实现“取件不出村、发件不离镇”。3.寄递物流服务降本增效。一是需求逐年增大。全市年人均收寄快件从2015年的人均不足1件到2020年人均超100件,全市物流需求呈指数式增长。邮政2020年全年进口邮件1358万件,出口邮件1307万件,日均进出口邮件7.3万件。二是效能得到提升。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运用,顺利实现了平台化的资源集聚、智能调度、全链协同,从而进一步缩短了快递物流距离、提升了效能,我市与周边相邻省份快递基本实现“一天直达”。三是成本大幅下降。效能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了快递企业运营成本,我市普通快递物流连续4年降价,目前单件普通快递收寄价格稳定在2.3-2.5元/件,较2017年下降近28%。4.物流保障机制逐步推进。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市先后研究出台了《XX市加快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若干政策》《XX市推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若干政策》《XX市支持外经贸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工业物流运输以及电商物流补贴相关规定,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二是保税物流实现破题。今年4月29日,市政府与XX海关签署了《XX海关XX市人民政府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将在我市XX镇建立公用型保税仓库,仓库占地约23亩,建筑面积达到2300平方米,建成后对全市外贸企业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三是专项物流中心设施快速启动。位于经开区的大别山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聚集区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项目投资1.2亿元,一期占地15.6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将提供冷链仓储及配送、中央厨房、质量检测、农产品上行供应链等服务,进一步保障农产品物流发展。二、存在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我市的物流事业发展现状与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还不匹配,物流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适应。总体看,我市物流产业发育不全,为生活服务能力较强,为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服务能力较弱,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企业规模不大、经营管理不优、科技化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现代物流理念滞后,缺乏先导意识。现代物流是指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